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何年卓锡寄遐踪,阁道悬崖碍短筇。
初地人烟寒薜荔,诸天秋色锁芙蓉。
云霾万壑晴还雨,风啸千林午亦钟。
群公佳会属芳辰,自笑游人是远人。
花下共拚今日醉,江南又负一年春。
云山满眼伤前事,风雨何时洗战尘。
偶移游客屐,来过野僧寮;
山是旧清净,地多新赋徭。
战风千树叶,催雨五更潮;
无限感时绪,暂将杯酒浇。
风物湖中好,家家白板扉。
浮云去水近,返照入林微。
潮落渔矶浅,江寒雁影稀。
我欲避尘嚣,乘风入洞霄。
循溪山作路,驾水石为桥。
台殿黄金锁,神仙碧玉箫。
山蟠鳌足云千丈,溪折羊肠路九回。
神石肯穿秦斧凿,古坛曾见汉楼台。
秋山风雨银河下,月夜笙箫玉佩来。
山合群峰路屈盘,溪行九折势蜿蜒。
云根长伴仙人迹,元盖潜通大涤天。
玉殿香消人寂寂,石坛花落草芊芊。
大明湖景似苏堤,也向熏风策杖藜。
历下亭环流水曲,会波楼绕远山齐。
香飘花浦莲初放,歌入芦洲舫又迷。
深箐层崖蛇虎居,短衣匹马过来初。
峰奇乍若逢高士,境别浑如读异书。
双阙洞开苍壁迥,万山奔赴绀宫虚。
汇波高出晏公台,小豁胸襟亦快哉。
自信无关名利事,此行原为菜花来。
到家刚是月来时,拌被山灵笑客痴。
今雨长吟杜陵句,春风偷读竹龛诗。
梦中高惠应知路,别后汪伦定有辞。
香南斋里坐逡巡,触目琳琅色色新。
开辟谟觞输此境,摩挲端研比斯人。
诗文磊落难为敌,金石荧煌信不贫。
海岳搜寻小洞天,桃花迎笑识诗颠。
屐喧灵运惊山贼,琴抚成连续水仙。
缁白谈禅参马蹋,丹青写本待龙眠。
一庭花木半床书,省识诗人小隐居。
种秫有田娱靖节,卖文徒壁陋相如。
楼台自榻天然画,门巷常停长者车。
明湖春后色,不减若耶溪。
万绿摇烟起,孤篷载酒迷。
舻枝凭鹭引,荷叶与人齐。
九年未上九青巅,清梦时时岩壑前。
绝巘芙蓉终不改,幽岩松栝故依然。
风驱涧底云归驶,雨洗峰头月到先。
风雅骚坛互唱酬,飘然载笔赋鹏游。
五湖帆影回征棹,万里波光接素秋。
书剑一囊怀壮志,平安两字慰离愁。
过江联袂喜寻幽,杖策山腰半日游。
鸟道欹斜竹青翠,了无仙迹洞空留。
洞前一寺数人家,树不萌芽草不花。
留迹平沙挖尾湾,秋风饱送布帆还。
半江回顾西龙寺,云树迷茫隐约间。
欲下山来未忍归,风光世外想非非。
荡胸无际婆娑海,万里银涛咽夕晖。
黄龙白马现今朝,频访山僧不惮遥。
卓锡时闻翔鹤响,谭经惟见雨花飘。
寒园病叟空泉瓮,小市归人只木桥。
我闻道经三十六洞天,近者莫如大涤山。
前身何年枕石眠,至今梦中游戏如飞仙。
仙乎窟宅谁卜筑,洗髓伐毛凡几族。
何处风铃急,松阴见败墙。
尘封禅舍冷,草长戒台荒。
有鸟鸣清昼,无僧话夕阳。
到处飞鸿印雪泥,吟鞭忽指夜郎西。
撩人花月思吴苑,入画山川忆会稽。
万古真灵通指顾,半生踪迹付轮蹄。
胜侣偕游兴倍耽,仙源指点路初谙。
四围金碧沉斜照,一带清苍起夕岚。
坐处人疑星聚五,序来我忝齿居三。
秋风香市集南滩,此去原非礼法坛。
一缚蟹螯乡味俊,两行鸭阵水天宽。
童心不碍泥婴攫,墨额休侪画史看。
西州都会坤之维,地产礼羡人熙熙。
朝庭念远勤抚养,欲壮心腹强四肢。
精求守臣择使者,故有贤业堪依毗。
野寺依绝壁,化身满诸龛。
后前莽难测,千亿纷相参。
妙斫谢斤斧,高楼轶烟岚。
清溪路入武陵源,鸡犬人家隔近村。
拔地一峰危作柱,栖云五洞窄开门。
空庭有客扫松影,古径无人踏藓痕。
此是名山第一宫,仙人何在独遗踪。
玲珑两洞通玄境,突兀一山为柱峰。
水泛红云出幽谷,风吹苍雪落长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