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灵山芍药谁销得,我是灵山授记人。
贪蝶惏蜂莫来到,更须作供老夫身。
怅望灵山胜,徘徊葛水隈。
舆人能指点,空翠转崔嵬。
拔地琅玕碧,迎晴菡萏开。
九灵别业何年到,聊作新图寄所思。
幽谷白云晴窈窕,高檐翠树晓参差。
辋川已入王维画,韦曲仍传杜甫诗。
宝刹凭虚户牖开,群峰北走水南回。
六鳌夜涌金银阙,九凤朝翔紫翠堆。
日静云间飞钖下,月明天上渡杯来。
东湖阔处二灵山,龙吐双珠落水间。
四面乱峰云气白,半天孤塔土花斑。
当年驯虎归何处,今日轻鸥只自闲。
三过灵山总有缘,晓无逗霭晚无烟。
横眠吴楚中央地,高拄东南半壁天。
芝草本为人所上,水晶犹得气之偏。
江心天半寺,一夕万缘空。
地出浮云上,星摇积浪中。
滴沤垂阁雨,吹桧送帆风。
一倚危栏已快哉,俯看屏障掌中开。
江间碧浪循城去,天外青山入座来。
隔岸几声闻鼓角,傍林千簇见楼台。
松竹声中寺,山深人迹稀。
石从林背出,云向屋头飞。
野鹿寒仍聚,栖禽暮自归。
旧闻海上有神山,今见楼台岛屿间。
鳌背千年开佛国,鲸波十里隔人寰。
风吹僧影浮杯渡,云送龙身听法还。
峨峨空同山,巨镇峙江右。
岌嶪凌穹苍,磅礴踞坤垕。
灵山在平川,突起峰峦秀。
梦里家山十载违,丹青咫尺是耶非?
墨池新水春还满,书阁浮云晚更飞。
张翰见机先引去,管宁避乱久忘归。
人生若解幽栖意,处处林丘有蕨薇。
玉环诸山灵山深,环以大海根太阴。
空青水碧澹相映,散为风露来萧森。
嗟予赋命落台雁,调笑鱼鸟成滞淫。
九灵眇何许,连峰高不极。
依稀接远雾,仿像起寒色。
我家是山下,别来岁频易。
拨云攀磴践莓苔,小憩孤亭四望开。
白鹿竟随僧老去,青山依旧我归来。
泉流仍绕千层塔,春到新添几树梅。
湖山秀美冠东南,况此山椒枕碧潭。
眼界宽平无限景,个中好处不容参。
何人题作一灵山,千古佳名不可刊。
欲识此声非浪得,试于高处一凭栏。
寺亭高绝面灵山,迤逦群峰不可攀。
登赏谁知贤者乐,狱扉空冷讼筒闲。
我为灵山好,登留到日曛。
岩幽馀暑雪,钟冷入秋云。
篇咏惟僧助,尘烦与俗分。
策骑西游访大颠,萦纡一径锁云烟。
山僧未见供茶茗,野鸟先闻奏管弦。
宝塔永藏明镜在,上方迥与翠微连。
诸公天上送将归,处士今占属少微。
路转山亭迷宿雾,水冲村碓捣残晖。
青春贾谊多才达,白发冯唐与世违。
为爱山灵与水灵,一庵高占白云层。
风光只在阑干外,半属渔樵半属僧。
一榻高悬入翠微,故人情重不相违。
烟霞烂熳新樵径,水石荒凉旧钓矶。
灵草飘香林有主,金炉分焰座生辉。
道寓于器,因声以传。
肖离之虚,体乾之圆。
铣舞合仪,带隧有式。
吾王游胜地,骖驾历祗园。
临风画角愤,耀日采旗翻。
永怀筌了义,寂念启玄门。
芒鞋竹杖陟崔嵬,一径烟岚两半开。
阴洞丹炉无伏火,古祠画壁拥荒苔。
杳浮苍霭茶烹鼎,免溜红霞酒满杯。
大地山河一览中,登临感慨古今同。
片云又作人间雨,万里自来天外风。
尚有尘埃盈下界,全无纤芥碍虚空。
吏部何缘到海涯,耽奇还此问三车。
忽看坞里长生木,遥忆尊前顷刻花。
瘗镜山头淹日月,留衣亭子驻烟霞。
衣钵真传道独尊,何年镇幻此山门。
留衣人去堂犹在,瘗舌坟空迹尚存。
老树笼烟侵岁月,落花啼鸟自朝昏。
一洞烟霞紫翠深,上方台殿锁秋阴。
悬崖老树鸣天籁,落涧飞泉响石琴。
往事只今成感慨,浮生何幸得登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