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浮玉峰头高振衣,放歌天籁入虚微。


波回片片青莲出,日落山山彩凤飞。


一往薜萝人自古,重来冠盖事还非。

青山望不断,一一凤凰飞。


驾海双轮古,襟天匹练肥。


鱼因听梵出,鹤为瘗铭归。

胜地幽能辟,奇探倦转豪。


一丸分铁瓮,双柱是金鳌。


潮压楼台小,云含薜荔高。

焦山月出垂五更,呼樽起酌逸兴生。


一星两星傲曙色,千树万树争涛声。


偶从缺云见铁瓮,几欲腾空凌玉京。

爱彼江上山,息此尘中鞅。


故人今何许,令我发遐想。


云胡焦居士,亦复舍山往。

浮玉山中浮玉春,醉来忘却华阳巾。


天风吹上雷轰石,一夜啸声惊羽人。

惊涛起东海,千里雪山来。


飞楫过天堑,狂歌把玉杯。


云迷三诏洞,月出八公台。

浩浩天边水,苍苍山顶松。


老僧禅定后,隔岸一声钟。

明发理烟艇,欢言济遥岑。


盘涡沸风雨,稍辨钟磬音。


行行并疏柳,迎客多幽禽。

四面江声涌翠鬟,海门高处豁心颜。


志存舟楫知谁子,历尽风涛是此山。


呼吸便疑通帝座,扶摇直欲去人间。

焦山寺里白云堆,百尺危楼百尺台。


持咒圣僧漂海去,寻诗闲客渡江来。


雷轰古树蜈公出,日转虚檐燕子回。

杨子有心涉扬子,椒山无意合焦山。


地灵人杰天然巧,仿佛神游太古间。

笔尖活了江心绿,依稀二乔春锁。
水亮鱼天,霞红雁路,冷透衣裳云卧。
行縢快裹。

高人一去山留姓,苍苍海门关锁。
万古风涛,六朝烟树,输与松寮僧卧。
寒钟翠裹。

避尘尘、重阳杯斝,山灵肯惜吾曹。
是悲秋扶病,办腰脚、一登高。
送尽西风鸿阵,又天边霜信,骤薄青袍。

吾闻焦先生,避地来隐沦。


不受天子召,变名匿其身。


当时如弃灰,后世如席珍。

涉江访焦山,焦山在目前。


风伯有何意,而使不济焉。


不济命乎而,遗予不尽思。

云埋浪打,想髯翁、当日吟边风物。
问讯江山无恙否,目断岩岩苍壁。
断续惊涛,联翩游屐,好句留冰雪。

随缘瓢笠又东林,玉观瑶台望欲沈。


长忆凤翔千仞上,不知龙卧大江心。


名将日月题丹洞,赋拥云霞列翠岑。

蒹葭晴望迥苍苍,白露漙空尽作霜。


倦客已辞天北极,佳人犹在水中央。


江霞万叠晨飧丽,海月千帆夜坐长。

尺地开龙象,遥江浸画图。


排云千寺立,涌雾一亭孤。


叠岭藏钟磬,中峰过舳舻。

何年云雾里,卧此少微星。


地拥幽人宅,天藏处士灵。


一峰齐北固,双井象中泠。

荒村日晴雪犹积,系缆焦公山下石。


江翻断崖石破碎,瘗鹤千年有遗迹。


瘦藤百级跻上方,浮玉南北江中央。

峰势长江矗,涛飞天外声。


潜虬能护法,徵士独留名。


塔宇金山寺,人家铁瓮城。

锁断长江铁户门,风帆云海几朝昏。


能依佛教绵遗址,大胜焦家裕后昆。


鹤骨已仙羲帖在,鳌身不动米碑存。

甲子三千六百期,此山崒嵂起何时。


雄吞海渎金狮子,霸断吴门铁犍儿。


水镜照空三国恨,浪鼋撞破六朝悲。

石斗东溟起,云含北固青。


江山分气概,风雨走精灵。


处士轻龙诏,仙岩秘鹤铭。

江心高嶂拥青鬟,羡尔维舟紫翠间。


明月满山春淡淡,长风吹浪夜潺潺。


寒鼍下抱孤根宿,独鹤遥横别岛还。

汀州春草绿芊绵,又见承平选胜年。


西掖门前绫被里,悬知流梦过江天。

风凉睡美在江楼,隐隐山城见石头。


曾是昔年吟啸地,戈船军鼓满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