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万言策进大廷对,三百人争甲榜名。
醉放渔歌此相送,白头闲动少年情。
青青奇石草,上有牛羊躅。
汹汹厓门水,远带汤瓶绿。
浮云散孤屿,初日明村曲。
絜矩工夫但一沟,山中夜雨长扶留。
莫教看到诗人眼,千首鸢鱼也未休。
轻落藤梢浅打沟,种时须共小迟留。
浮生日月供眠外,付与携锄抱瓮休。
谏官一字照天涯,南海年年问钓沙。
沧波不与黄门信,笑杀龙钟百姓家。
新篘压两壶,落英携满袖。
我非陶长官,庐山还九九。
名教可尊谁敢后,少年空有气凌云。
得终残喘留将母,直拟孤诚死报君。
俗变唐虞今日计,德高尧禹万方闻。
恰恰啼莺初变树,翩翩官骑忽穿云。
杯觞花底香迎客,鼓笛楼前闹送君。
老态一时都共见,公歌三叠敢相闻。
一入商量便作疑,可堪垂老更求知。
追陪水月惟须酒,管勾风光却要诗。
孟子生忧传道废,仲尼不怕著书迟。
人心殊晓夕,自可比阴晴。
义激中流柱,名裒众口羹。
耻为一身计,痴拥万年情。
襟裾犹耐冷,红紫半抽晴。
我不辞为主,公无厌絮羹。
旋吟诗遣兴,直以酒陶情。
老脚莫浪出,东君不放晴。
青山倚鸠杖,白饭下鱼羹。
耕凿无馀论,烟霞杳去情。
衡门来好客,久雨快新晴。
子美云安酒,东坡骨董羹。
江山成永啸,今古莫留情。
晚有悲秋意,秋来此夜分。
可怜清夜酌,尽是白头人。
紫盖终携病,朱陵愿卜坟。
疏星围碧玉,秋气正平分。
共持今夕酒,又减去年人。
白发来千丈,青山忽数坟。
虚名强逐臭,小智矜藏钩。
蛮触蜗两角,古今貉一丘。
念昔齿方壮,抱愁山之幽。
圜墙闲木索,南亩富锄钩。
人谓贤使君,治术本轲丘。
丹禁颇念远,白简频黜幽。
负米无亲不忍尝,谁为故老在邻墙。
百年宁复知耆旧,六甲犹能记岁阳。
襟佩书生联讲席,鼓旗骚将角名场。
自公重踏秣陵春,便觉威加析木津。
尺五去天沙路近,八千为岁寿杯新。
休论沧海长生药,要是清朝不死人。
翊戴南阳第一春,驰驱北伐太原津。
天开今代风云会,运应中兴岁月新。
霖雨正宜苏大旱,清风未可作闲人。
花接门园记洛川,明农堂畔识丰年。
自量拾级身犹健,共约楼居意欲仙。
倚槛聊舒千里目,举头应侧万人肩。
蓬山落拓复经春,宦海茫洋懒问津。
志节渐消平日壮,鬓毛空比去年新。
午桥早并绯衣相,一月还同赤壁人。
羌笛何劳塞北吹,江南何处不寒梅。
千秋寂寂无人看,独树亭亭对客开。
偏为咨嗟惟尔念,是谁移种待君来。
不学娉婷老画眉,小拈枯笔亦羲之。
斯文衡鉴聊今日,平地风云笑此时。
观国未忘心里易,绿衣闲咏意中诗。
天闲十二近山眉,骏骨吾将一顾之。
大府虚堂淹此日,白云高帽去何时。
文衡有旨惭公剡,秋兴无端寄小诗。
断隔尘沙不上眉,一堂高坐更何之。
闲同释子安禅日,静到希夷闭閤时。
阅世且留双眼孔,遣怀添得几篇诗。
不为斯文浪皱眉,鉴空毫发莫欺之。
谁从混沌开端倪,颇学支离到此时。
风雅未回中古制,仆臣羞对晚唐诗。
竹枝梅蕊映松林,不是年年着意深。
君有清尊可无醉,春晴赢得看花阴。
鬓发成宣面欲黎,逢人耻诵故年诗。
才看震象应知满,未睹乾爻已识亏。
止处光明浑在里,偶然显晦谩随时。
满江灯火照帆樯,断送韶华在异乡。
红烛也流今夕泪,青铜犹忆去年妆。
孤身长路思千里,半世虚名梦几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