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


身随彩丝系,心与昌歜苦。


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

东吴南垂楚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


百滩千嶂自一川,清空不是人间世。


玉山先生携老禅,把茅结庵开小轩。

苍颜已是十年前,把镜回看一怅然。


履薄临深谅无几,且将馀日付残编。

先生可是爱吾庐,来往邻庵几闰馀。


柏下竟开千岁室,竹间犹插万签书。


悲凉共识临风处,游戏谁知落笔初。

江上春雨过,城中春草深。


扰扰市井尘,悠悠溪谷心。


东郊大愚山,自古薝卜林。

春来花草尽关愁,风雨妨人懒出游。


不见鞓红去年面,可怜孤负玉风流。

记得东风隔水村,偶逢幽艳荐芳樽。


今年多病无行乐,更怕春寒不出门。

话表寇员外既得回生,复整理了幢缭鼓乐,僧道亲友,依旧送行不题。
却说唐僧四众,上了大路,果然西方佛地,与他处不同。
见了些琪花、瑶草、古柏、苍松,所过地方,家家向善,户户斋僧,每逢山下人修行,又见林间客诵经。

且不言唐长老困苦,却说那三个魔头齐心竭力,与大圣兄弟三人,在城东半山内努力争持。
这一场,正是那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
好杀——


六般体相六般兵,六样形骸六样情。

一桥夭矫界双湖,野径沿流到佛庐。


石塔残灯犹闪烁,相家乔木已萧疏。


苔封古井晴逾滑,骨冷荒山草不除。

白帝孤城在何许,遥想西风急砧杵。


我行初至渫泉山,御书阁下眠秋雨。

迢迢修岭踏朱红,林壑深藏古梵宫。


一阁摩云锁宸翰,神光长照大江东。

行乞过三市,随缘住五陵。


南徐先舍筏,北地远传灯。


古洞云埋柏,清池月挂藤。

真如山中龙象宅,前三后三率禅客。


珍公提唱悟本心,一指不留庭下柏。


我来春事梅已玉,仍吸灵泉酌寒碧。

骑马竹西西畔村,汲泉煮茗共僧言。
帛公诗句开庐岳,谢客禅栖在石门。
法供香花参橡栗,讲堂户牖瞩林园。
凿开大块日支离,混沌元来死不知。
山寺空阶遗鸟篆,相看犹似造书时。
山藏佳处竹藏庐,见说离家百里馀。
已矣空求真学士,伤哉闲杀老尚书。
后生自恨登门晚,壮岁宁忘跪履初。
万个筼筜一草庐,伤心埋璧十年馀。
革声谁听尚书履,金榜空悬少保书。
无复遗音追正始,尚传新作过黄初。
禹颜非异辙,真俗本相依。
国运隆前古,梵葩香益奇。
抑扬除旧垢,澹泞指新机。
难寻平地荡胸云,试上岧峣借夕曛。
洞磴盘旋人不见,阑干笑语远偏闻。
春从浦草青边长,水到湖楼绿处分。
碧城斋禁放朝元,晚饮偷消白日闲。
天上高真潜诇得,因将瑶藻掷云间。
宝刀玉尺裁佳句,雪溜云腴试早芽。
睡魄顿消清到骨,一成僧味似僧家。
幽赏殊未穷,扬舲济南湖。
载瞻裴公宇,萧条乃禅居。
缅思太和年,秩班百寮初。
家音读罢暗销魂,季子疾侵仲议婚。
堪叹此身同桎梏,爱缘抛却任乾坤。
籍田旷典萃鹓斑,萧寺孤臣抱膝眠。
戆骨自嗟还自艾,梦魂空绕御炉烟。
寻秋偏得月,竹径翠烟空。
梵语含虚籁,虫吟答晚风。
野潮冲路断,篝火出林红。
两国人文会,岷峨本竞高。
于今江左席,孰与谢公豪。
霜染秣陵树,波传胥岭涛。
寺古僧应少,地偏心自扃。
凭高通楚望,怀远眇胥灵。
深蛰虬藏翠,斜飞鹭界青。
家音读罢暗销魂,季子疾侵仲议婚。
堪叹此身同桎梏,爱缘抛却任乾坤。
籍田旷典萃鹓斑,萧寺孤臣抱膝眠。
戆骨自嗟还自艾,梦魂空绕御炉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