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天地新秋入苦吟,诗书万古付孤斟。


爱君忧国孤臣泪,临水登山节士心。


只叹鼻端无妙斫,岂知弦外有遗音。

高栋虚檐六月凉,野人谁遣寄华堂。


炎威自避重重幕,清吹时生曲曲廊。


白苎出箱开叠雪,甘瓜随刃落轻霜。

池上秋风起,池中秋水凉。


芙蓉好颜色,可惜不禁霜。

弱植生川泽,托根北堂后。


昔时青春姿,扶疏映轩牖。


风霜日消落,憔悴复何有。

纵棹下清溪,波静地仍偏。


日夕水风凉,萧洒成安眠。


兀兀但高枕,悠悠还进船。

槐花满庭除,籍籍不可扫。


稍疏召平瓜,渐熟王阳枣。


失时团扇弃,新进袷衣好。

端居倦烦暑,园圃久不窥。


雨馀秋气新,红叶生紫梨。


形骸得萧散,不知环堵卑。

新凉入闾巷,旧暑何人扫。


筠笼卖红莲,莎阶坠丹枣。


蕉衫日以疏,纨扇安能好。

好风自远来,小雨初濡地。


虽当未夏半,已有清秋意。


新蝉乍孤吟,病叶或先坠。

秋风吹衡茅,寂历如荒村。


独立无与语,悲虫鸣草根。


老木经疾风,枝叶仅得存。

故人握节远屯边,三见寒飙折塞绵。


俎豆何妨学军旅,兜鍪遂欲出貂蝉。


酒酣帐下摐金夕,雪洒军中蹋鞠天。

五月痴云烂不收,麦风先借一天秋。


聊烦细雨催幽句,更把新凉洗客愁。


人物似君真楚楚,功名怜我亦悠悠。

朝来三尺雨,一洒遍原隰。


秋风扫快霁,凉气便相袭。


幽人倚寒窗,睡眼已生涩。

江城木落又秋高,归梦难成客鬓凋。


拟倩西风吹雨去,莫来窗下打芭蕉。

秋深时节在家乡,忆得黄花未著霜。


故国不堪回首望,绿樽辜负五重阳。

近晓残更挽不留,窥檐起看月西流。


空庭草树俱无语,只有寒螀解说愁。

只今风露欲凋荷,前月牵牛已渡河。


络纬独知秋色晚,芭蕉添得雨声多。

九衢残暑厌风埃,两日阴云遂不开。


造物固应知客意,急催新雨送秋来。

秋兴殊未极,秋溪可杭苇。


顺流欲东行,一观沧溟水。


洗我万古愁,胸中莹无滓。

秋风入虚堂,凄微带烟苇。


堂中拙居士,湛然如止水。


默坐观是心,自觉无纤滓。

秋风振回溪,宿鹭起汀苇。


孤飞一片雪,寒影落烟水。


羽毛可为仪,皓洁绝埃滓。

秋色一夜改,白露漙苍苇。


冠屦变凄清,如濯沧浪水。


慢肤素多汗,执热结成滓。

秋风到枕前,策策鸣窗苇。


起看山吐月,残夜楼明水。


皎月与我心,清净两无滓。

清霜夜落梧楸树,脱叶惊风陨如雨。


一番扫尽一番新,策杖闲将黄叶数。

萧萧南浦白云秋,枫叶芦花相对愁。


何必更穷千里目,乱山凝碧满溪楼。

海上瀛洲已怕谭,浩然离思满天南。


西风一夜芦花雪,鮀浦秋痕上客衫。

庭前梧叶雨晴后,江上荻花风起时。


凉透书窗人未觉,葛衣竹簟已先知。

梧叶翻风敲老树,蛩声带月泣寒莎。


只消些少闲风月,便觉客窗秋意多。

鸿雁起海滨,凌风自翱翔。


冥冥清云间,矰缴安可望。


千里一悲鸣,一里一彷徨。

翻翻林间藿,昔惟桃李华。


飘飖终焉薄,江海无津涯。


荣华寄须臾,憔悴空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