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闲亭照白日,一室罗古今。


偶焉此栖迟,抱膝悠然吟。


吟罢有余适,散瞩复披襟。

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

江莲摇白羽,天棘梦青丝。

茆斋虽绝小,老子策新勋。


硙落霏霏雪,炉生袅袅云。


心将鸥共远,巢与鹤中分。

夏日茅斋里,无风坐亦凉。


竹林深笋穊,藤架引梢长。


燕觅巢窠处,蜂来造蜜房。

白发辛勤困小邦,尘劳坐使壮心降。


河阳罢后成南圃,彭泽归来卧北窗。


畦畔草生亲荷锸,床头酒熟自倾缸。

虚院野情在,茅斋秋兴存。


孝廉趋下位,才子出高门。


乃继幽人静,能令学者尊。

从事不从事,养生非养生。


职为尸禄本,官是受恩名。


时态已相失,岁华从自惊。

清轩临夕池,微径入寒树。


暝还探旧史,颇知古人趣。


明一诱道心,吹万成世务。

盘烟下层霄,山骨微负土。


阴阴日光淡,漠漠风气古。


宝树压桥低,一溪环菜圃。

湖北湖西往复还,朝昏只处自由间。


暑天移榻就深竹,月夜乘舟归浅山。


绕砌紫鳞欹枕钓,垂檐野果隔窗攀。

不取非廉取不贪,玉装麈尾谩毵毵。


年来居士无言说,立起从教作么参。

横挑世界鸿毛举,平打虚空冰片消。


今日拈来居士手,穿云渡水且逍遥。

十载湖边客,何人伴杖藜。


登山临水兴,惟有阿通知。

猿断霜空烛影微,半林孤月掩荆扉。


五陵年少皆缨冕,何事寒山独布衣。

野径转深密,静无车马痕。


松花金粉堕,苔叶翠茸翻。


虫鸟春音杂,烟云晚色昏。

愚弟罢官兄独喜,卜筑茅斋傍竹林。


开窗忽见万里色,背水常留十亩阴。


春来燕子休相贺,日暮幽人且自吟。

多谢村人亮素贫,墙垣虽设不关门。


一杯藜粥茅亭上,卧看南山飞白云。

已分长招湘水魂,安知却返杜陵村。


陆居无屋舟无水,坐看南山飞白云。

荏苒秋光遍六街,玉妃联袂到空斋。


军持满插文园露,何似华堂十二钗。

双眼婆娑病色含,不禁秋梦绕江南。


风流最是王公子,满把霜林赠玉簪。

为忆城南池上篇,新秋落月片帆前。


草堂未便惊猿鹤,招取幽人对榻眠。

茅山从此占西湖,须信高人德不孤。


临水未能忘汝颍,爱山还肯羡匡庐。


眼前孤劲竹尊者,世上浮名松大夫。

鹭鸶林下得周旋,回首凄凉十五年。


岂谓交游寻旧约,不堪朋友话新编。


翠连山色高还耸,绿满湖波散复圆。

红杏园林雨过花,远陂深草乱鸣蛙。
春风不问茅斋小,自向阶前长笋芽。
地僻诛茅后,堂幽搆厦馀。
谁知冶城望,更作傅岩居。
净供香厨饭,真签蕊笈书。
勿谓茅茨陋,栖心即有馀。
非同诸葛卧,颇类静名居。
面壁思禅理,向阳观道书。
小结茅斋四五椽,萧萧竹树带秋烟。
呼童扫取空阶叶,好向山厨煮二泉。
三百年前茅屋歌,谁其继者茅斋铭。
杜陵忧世何其切,鹤山观物何其精。
两诗妙处均不朽,吾能合异融其真。
孤斋悬清夜,孤枕秋虫边。
飒飒松林雨,汩汩流暗泉。
所思在远方,揽衣不能眠。
坐见茅斋一叶秋,小山丛桂鸟声幽。
不知叠嶂夜来雨,清晓石楠花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