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在巳上人那茅屋之下,正适合吟咏新诗。
竹席枕簟带我深入幽静林间,主人以茶果款留,使我不觉滞留良久。
江边的莲花摇曳如洁白羽扇,天畔的棘藤仿佛梦中青丝垂拂。
我徒然忝列许询那样的名士之列,却难以酬答巳公如支遁般高妙的诗语。
以上为【巳上人茅斋】的翻译。
注释
梦青丝:一作「蔓青丝」。
天棘:天门冬,蔓高丈馀,其葉如丝。《通志》:「柳一名天棘,则非蔓矣。」杨伦笺注引《学林新编》:「『天棘蔓青丝』,盖天门冬,亦名天棘。其苗蔓生,好缠竹木上,葉细如青丝,寺院庭槛中多植之可观。」
1. 巳上人:唐代一位法号为“巳”的僧人,“上人”是对僧人的尊称。生平不详,或为杜甫在秦州(今甘肃天水)期间所交游的隐逸僧侣。
2. 赋新诗:吟咏新作的诗歌,既指己作,亦暗赞巳上人诗才可激发创作灵感。
3. 枕簟(zhěn diàn):枕头与竹席,代指卧具,此处暗示诗人在此歇息,融入林居生活。
4. 茶瓜:茶与瓜果,为唐代山居待客的常见清供。
5. 江莲摇白羽:江中莲花盛开,花瓣洁白如羽毛摇曳。“白羽”喻莲花。
6. 天棘梦青丝:高空中的棘藤(或指蔓生植物)如青丝般柔长,恍若梦境。“天棘”一说为野生藤蔓,一说为“天门冬”之类植物;“青丝”喻其细长柔美。
7. 许询:东晋玄言诗人,喜谈佛理,与名僧支遁交游,常参与清谈赋诗,为当时名士代表。
8. 支遁:东晋高僧,字道林,精通佛理,善诗文,与谢安、王羲之等名士交好,以玄言诗著称。
9. 空忝(tiǎn):徒然愧居其位。“忝”为自谦之词,意为有辱身份。
10. 难酬支遁词:难以回应巳上人如支遁般高妙的诗作或言论,表达自愧不如之意。
以上为【巳上人茅斋】的注释。
评析
杜甫《巳上人茅斋》是一首典型的酬赠僧侣之作,通过描绘清幽的山居环境与主客相得的情景,表达了对巳上人高洁品格与诗才的敬重,同时也流露出自己才思不及、难酬高谊的谦逊与自愧。全诗结构谨严,前四句写景叙事,后四句抒情用典,语言清丽含蓄,意境空灵淡远,在杜诗中属清逸一路,展现了其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以上为【巳上人茅斋】的评析。
赏析
此诗开篇直入主题,“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点出地点与心境——在这简朴而清雅的僧舍中,诗兴自然涌发。颔联写居处之幽与主人之诚:“枕簟入林僻”显环境之远离尘嚣,“茶瓜留客迟”见情谊之真挚淳厚,一“僻”一“迟”,动静相宜,闲适自现。颈联转写户外景致,“江莲摇白羽”以视觉之洁美写水边清景,“天棘梦青丝”则以缥缈之笔绘空中藤影,一实一虚,色彩与线条交织,营造出空灵如梦的禅意空间。尾联用典自谦:以许询自比,巳公比作支遁,表面是说己才浅陋,实则高度推崇对方德行与文采。全诗无一句直赞,却处处见敬;无一丝喧闹,却满纸清音。在杜甫沉郁顿挫的主流风格之外,此诗展现出其驾驭清丽淡远语境的卓越能力,是其秦州时期“清词丽句”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以上为【巳上人茅斋】的赏析。
辑评
1. 《杜诗详注》卷九(仇兆鳌注):“此诗在秦州作。巳上人盖隐于林壑者,故有‘枕簟入林’之句。”
2.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杜公与僧游,多清绝语,如‘江莲摇白羽,天棘梦青丝’,非苦吟不能到。”
3.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前半写景真率,后半用事贴切,谦己尊人,风致宛然。”
4. 近人萧涤非《杜甫诗选注》:“此诗风格清逸,在杜集中别具一格,可见其艺术手法之广。”
5.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四收录此诗,题为《巳上人茅斋》,归入杜甫秦州诗组。
以上为【巳上人茅斋】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