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白石塘西涉涧埼,赤栏桥外转逶迤。


洞门流水千年在,古殿阴风六月吹。


叶暗乌巢秋哺早,泉流蛙坎夜鸣迟。

真僧闭精宇,灭迹含达观。


列嶂图云山,攒峰入霄汉。


丹崖森在目,清昼疑卷幔。

暮发白下地,暝投观山宿。


横溪赤栏桥,一径入松竹。


野僧如惊麇,避堂具灯烛。

庐陵山水说西昌,天遣金华印此邦。


诗本道他将取去,如何遗下一澄江。

过雨前汀未可登,搴篷小散睡瞢腾。


船头政好看山色,一点江风冷似冰。

阁中陈迹故依然,欲问风流已百年。


南岸一峰东一塔,自言曾识老诗仙。

石苍苍,连峭峰,大山嵯峨云雾中。
老松瘦树无笔踪,巧夺造化何能穷。


古绢脆裂再黏续,气象一似高高嵩。

九陌黄尘没马头,人来人去几时休。


谁家有酒身无事,长对青山不下楼。

暖日岩花上翠藤,半岩松桂耸亭亭。


南来到处无山似,唤作东川小锦屏。

老去心安一味闲,江南江北饱看山。


不知今日徽州路,始落千岩万壑间。

明月娟娟似翠娥,登高临水奈君何。


松声欲卷愁心尽,花片犹沾血泪多。

一夕无衣寐不成,观山山上月凄清。


松声卷起寒江水,散作风声与雨声。

一层云放一层山,小市人家翠欲环。


检点只疑低数尺,一层山向隐云间。

淮海皆平壤,隆然片石支。


中央居混沌,明德镇阽危。


不共罗山合,还同息壤遗。

磊落风初定,轻明云乍妨。


疏中摇月彩,繁处杂星芒。


火树枝柯密,烛龙鳞甲张。

涌出多宝塔,往来飞锡僧。


分明三五月,传照百千灯。


驯狖移高柱,庆云遮半层。

风杪影凌乱,露轻光陆离。


如霞散仙掌,似烧上峨嵋。


道树千花发,扶桑九日移。

病随支遁偶行行,正见榴花独满庭。


瘦竹成林人不看,却应著得强青青。

寒食观山道,佳城隔垄分。


赵公今不武,蒋老去修文。


歌薤犹前日,栽松已插云。

山城四面列芙蓉,翠壁丹崖几万重。


永日开帘看不尽,夏云如黛更添峰。

山在烟霞景在诗,神施鬼设可胜奇。


蓬莱飞落宫墙内,只恐人间也未知。

拨破红尘透此关,天机落在片言间。


也知虚费闲心力,争似抬头一看山。

冥鸿声落海天微,何事鹪鹩恋一枝。


昨夜寒霜催落叶,看山吾且一题诗。

宛转虚岸纵步时,一回着目一沉思。


阿谁解领吾人意,却有黄花在短篱。

软红尘外耸嵯峨,题品先曾属老坡。


立脚愈高天愈阔,静看舟楫驾风波。

结束虚亭近太清,山光水影互逢迎。


人心只觉山多险,几个人心水样平。

天知风月主人贤,况是江梅望著鞭。


已报兵厨招客醉,故教晴日作春妍。


一年行乐能多少,十骑联飞相后先。

弃捐踪迹尽悠悠,山水之恩亦太优。


成熟此生无再辱,发扬何事敢他求。


乘闲今日联高足,就隐明年独远游。

雨添山色上行台,惹起寻山旧癖来。


梦里尚磨文字鉴,峰头偏欠浊醪杯。


五车糟粕真成梏,百丈岩崖未有媒。

曾看佳山历几州,又从三峡放明眸。


蛾眉云髻乱争晓,翠壁丹崖各自秋。


耸处不知蹲处怪,雨中偏较月中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