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竹径茅斋此日居,藤稍橘刺欲教祛。


白云片片浴流静,黄鸟声声树影疏。

满目蒿莱三径荒,秋蛩吟处旧升堂。


党人不死倾葵藿,一饭君恩不可忘。

半生客荆楚,历览非一隅。


宁知城东路,有此梅万株。


瘦马路晓寒,清风起菰蒲。

画角初鸣残照微,营营鞍马往来稀。


相逢士卒皆垂泪,八座朝天何日归。

戟府临秋气自威,林亭过雨日能辉。


但邀文士挥彤管,不愿将军试铁衣。


云湿白花篱槿重,风摇朱果石榴稀。

村落元相接,园林亦互游。


酒天携榼就,花夜对床留。


忽尔双星候,泠然万木秋。

物色江寒枫叶凋,江边微雨暮萧萧。


白沙翠竹旧行路,碧水朱栏新渡桥。


尽室当时避征战,十年闲事付渔樵。

烟尘苦未尽,绀殿倚岩阿。


云护佛世界,山栖老禅和。


斯人具眼目,法力辟兵戈。

共醉江南日落春,悲歌一曲思离人。


却寻陈迹愁先乱,况复青青柳色新。

昨日梅花村里回,偶寻高士见庭梅。


最怜老干棱棱瘦,不似群芳草草开。


硕果岂供嘉客赏,孤根曾见太平来。

一别东林动隔年,茅堂岑寂闭荒烟。


壁间剩有琅玕字,物外难忘木石禅。


吟到天花遥入磬,思深春雨细通泉。

遵河过义庄,忆昔史子贤,三以义让业,附郭二顷田。


养贤为国桢,有功人不然。
又闻溧阳谣,赈饥破什千。

地入东林眼界奇,神仙遗迹在榴皮。


湖山如旧无东老,酒为嘉宾酿者谁。

乡曲论交大父馀,耳根狼籍病翁书。


小儿莫道无灵性,也傍寒塘望笋舆。

涨落平溪水见沙,绿阴两岸市人家。

晚风来去吹香远,蔌蔌冬青几树花。

插遍秧畴雨恰晴,牧儿顶踵是升平。


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

小箔鸣机几万家,时清犹想旧繁华。


楼台夜映双溪月,箫鼓春迷后坂花。


回首十年真梦寐,停骖四顾但风沙。

忆昨惊尘下,肠回望眼穿。


计程虽信宿,恨别似经年。


自致青云上,谁来白月边。

一岫独当栏外稳,石门回首众峰移。


长年寤寐酬今日,奕世光仪荷此时。


返照欲浮湖底月,寒云犹护岭头枝。

落日过山寺,怀贤伤古今。


谢公去已久,渌水歌声沈。


云壑延高驾,风林净夏襟。

客行暂住九秋槎,僧寺初逢百结花。


至境异香生不断,谁令着意事盘拿。

李唐遗碣照浮屠,紫雾光涵白雪腴。


谁惜文章镇螭首,独将香火祀龟趺。

群峰杂遝共趋奔,两水萦回相吐吞。


树根尽迸石上走,山脚直下溪中蹲。


青烟僧舍高低屋,黄叶人家远近村。

快阁东头是故家,儿时插竹更移花。


只今门巷无寻处,半落江流半岸沙。

林磬何悠悠,庭雪复灿灿。


冲寒过支公,相围地炉炭。


一谈得真蕴,贝叶徒满案。

滚滚洪涛,潇潇暮雨。
春云遮住春归路。
片云岭外是江南,岭中尚隔千重雾。

燕麦争飞,兔葵如簇。
斜阳影外伤心目。
十年此地盛楼台,繁华一瞬惊吹烛。

霜晴已是探梅时,野趣轩茶更合诗。


才出门来唯独往,不看山去亦何知。


试听石濑无尘滓,如觉林梢有好枝。

倚船江头看修竹,谁家有轩号清足。


敲门应喜故人来,一饭从容可无肉。


春风桃李徒纷纷,独抱劲节惟此君。

旧好应无厌,新知亦已欢。


衔杯迟月上,挥麈惜灯残。


世态闲堪见,浮踪拙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