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东风分袂省西廊,袖有明珠照客航。


道义有情通出处,文章无地著炎凉。


君今犹把一麾去,我敢倦锄三径荒。

潘侯擅诗笔,五色神授江。


世家有大勋,佐舜同厖降。


子孙逢太平,少小事书窗。

洛城雪片大如手,炉中无火樽无酒。


凌晨有人来打门,言送西台诗一首。

偶因借得官书读,小札于君一向疏。


忽寄江湖诗百纸,梅花担上雪晴初。

依刘殊乏仲宣才,方重相逢笑口开。


恶况败人佳思尽,寓公贻我好诗来。


夜寒归梦迷松菊,灰冷尘踪混草莱。

万象供吟景不悭,文穷催入鬓毛斑。


谭犀岂止退三舍,识豹仅能窥一虨。


水落旧痕溪石出,风收新雨岭云闲。

放船惊雨过,下马报诗成。


不拟当深夜,犹能念别情。


梦随书帐远,寒入缊袍轻。

爱我求摩顶,忻君亦似僧。


流云方有岫,出世岂无能。


散鬓随愁转,秋虫入夜增。

俗缘忽已断,亲入丈人峰。


话堕疏林月,情消午夜钟。


秋波归路阔,别思客心重。

廿年怀骨肉,万里向江湖。


空有金人梦,全成铁佛图。


家园沈定水,眷属隐衣珠。

方外何尝浪得名,士林高处学迁莺。


远公能重陶元亮,老汉常陪石曼卿。


日暮碧云追雅致,阳春白雪有馀声。

南海黄柑未见分,举杯空望岭头云。


元宵灯火相将近,空手归来恼细君。

冲暝挂帆叶,送子大江东。
身边未有长剑,徒欲斩蛟龙。
怅望湘皋飞雁,凭吊楼头孤鹤,天地酒尊空。

日晚孤云飞,故山在何处。
八月凉秋时,正望江头去。
定无尘埃气,清风与白露。
东遐寺东遐只在,海门东二月西桥。
送远公明月不来,过竹下白云相引。
到山中早时仿佛,三生会何日风流。
渊深知有本,纯一更无机。
偶共浮云出,还同明月归。
草生频入梦,花落不沾衣。
乡来诗坛上,权可声籍籍。
君虽后两翁,而已分半席。
主人龙门高,宜有如此客。
吴僧娟娟珩上人,诗如岳面青嶙峋。
旁支小山各秀出,吞云泄雨干星辰。
陈高复来说珩好,思若美玉蒸孚尹。
放舟弄清泚,始觉南风清。
白云认乡树,永念随父兄。
一梦三十载,将老犹远行。
萧然林下人,病骨霜松槁。
若为诗家流,力压古人倒。
琢句如琢玉,得之若得宝。
遗经莫问我筌蹄,午梦惊回日已西。
花下酒香愁易破,镜中人老事多迷。
流风到我成痴汉,全德何人更木鸡。
花老几人来,人老花常少。
安得似花人,年年陪一笑。
得生众命赖渔船,恭顺中山天亦怜。
破艇底能漂海上,大龟屿恰属兰边。
馆餐仰体怀柔远,额手欣看顶礼虔。
西风送霜河水落,东都归客不可留。
囊衣卷诗载轻舸,飘然独下东南州。
吴山木落众峰出,越湖潦散孤屿浮。
诗到西湖渐逼真,便当于此老吟身。
举头莫看王侯面,失脚恐为名利人。
千载留芳惟好句,百年得意总微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