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雨溟蒙。
年年今日,农夫共卜新丰。
登高随处好,银瓶突兀,南峙对三公。

朱实盈盈露,黄花细细风。
龙山胜集古今同。
断送一年秋色、酒杯中。

宝山烟霁,金湖波渺,珠帘高卷清霜。
枫叶露痕,荻花风色,人言今日重阳。
芳菊袅秋香。

斜风横雨。
咫尺高城路。
红蓼岸,苍葭浦。

对黄芦卧雨,苍雁横秋,江天重九。
千载渊明,信风流称首。
吟绕东篱,白衣何处,谁复当年偶。

心境本一如,美恶缘妄生。


惟今寻常日,强以重九名。


入秋雨泽悭,连朝更晴明。

未倒花前凿落金,登携那怕嫩寒侵。


归牛下陇争浮水,宿鸟随山不过林。


衰鬓预吹明日帽,放歌时带故园音。

锦水花林,前度刘郎行乐处,当时桃李卧莓苔。
又重来。


今年菊蕊为君开。

难禁白酒薄于水,可要黄花贵似金。


一例风烟重九日,十年前事此时心。

九日风烟淡不收,茱萸懒插忆吟俦。


清疏坐雨仍三地,黄落雕年又一秋。


可有高丘劳蜡屐,宁非吾土怨登楼。

宜霜开尽秋光老。
感节物、愁多少。
尘世难逢开口笑。

怀古凭高厌客身,秋深愁望隔江城。


狂支灵运东山屐,醉漉渊明栗里巾。


楚泽岂无餐菊友,汉宫还有佩萸人。

今日闰月九,重新做重阳。


东篱剩有花,金黄熨晚香。


大江东下处,其地为柴桑。

黄花匝地披如锦,随处游遨。
不用登高。
说着东风便自豪。

落帽风狂,旧来只解龙山宴。
疾驱郊甸。
自有无穷观。

飞雹摧红,凝霜凋绿,胜游乐事难常。
梦依韦曲,身淹蜀道,十年杜老凄凉。
预愁归到日,怕惟见、累累北邙。

重阳佳节无风雨,倦客他乡忆水丘。


采采黄花人送酒,迢迢碧汉雁横秋。


喜无败兴催租者,自有循溪荡楫舟。

高碾长空玉一轮,娟娟零露洗浮尘。


良宵又值中秋节,老我堪怜百岁身。


对酒漫忘谁是主,赋诗那有语惊人。

行客系船黄竹西,江晴石出少沙泥。


背崖李子寒初落,近水桃花暖欲迷。


何日登楼思共倚,清秋载酒惜分携。

天空朔雁不成行,秋色年年似故乡。


门掩菊花人独卧,冷风疏雨过重阳。

开樽预赏菊花丛,正色全归藻思中。


旅次孤怀逢胜事,人间百感对秋风。


水冲伊阙云根响,山抱周京地势雄。

上客论交樽酒空,高台送别剑歌雄。


半天白雁登临外,九日黄花聚散中。


草树西看凄晚照,关山北去急秋风。

茱萸共把玩,聚散复何愁。


秉烛重阳过,移樽片月留。

开樽当节序,归思莫匆匆。


秋色犹南菊,寒声自北鸿。


几人心迹定,万事古今同。

官闲喜与野人同,欲叩真机访远公。


江卧爱当中夜月,山行恰值九秋风。


寒鸥映水微微白,短蓼迎船款款红。

凉风起蘋末,日落林塘幽。


携我登高伴,狂吟弄彩舟。


舟行拂岸竹,棹进冲沙鸥。

晓起开门风叶落,白日忆弟心不乐。


佩壶欲上西山头,但愁日晚上城钥。


渔洋老子耽秋吟,黑窑厂畔曾登临。

春花着雨即尘埃,何似深秋耐久开。


菊尚无多饶瑞质,霜如有意护香腮。


也知林下风光早,不为山中历日催。

午风和气借春来,雨足黄花越节开。


要识重阳真富贵,弟兄一日历三台。

天壤茫茫,人心殊观,未免因欠思馀。
太山邱垤,同载一方舆。
那更长沙下湿,祝融峰、才比吾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