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驱驰念远游,挂帆一日过灵洲。
萧萧烟树青山暮,逐逐凫鸥碧岸秋。
傲世功名怜彩笔,逢人意气动吴钩。
萧萧烟树青山暮,逐逐凫鸥碧岸秋。
傲世功名怜彩笔,逢人意气动吴钩。
高台聊赋别,诸子更相从。
水落潮痕出,云开树影重。
渔歌回曲浦,僧磬度双峰。
水落潮痕出,云开树影重。
渔歌回曲浦,僧磬度双峰。
绝壑疑无地,扪萝忽扣关。
禅心无寂寞,流水共潺湲。
日气衔山紫,花枝泣露斑。
禅心无寂寞,流水共潺湲。
日气衔山紫,花枝泣露斑。
江月来何迟,轻风吹鬓丝。
不是送君别,安知此地奇。
客中灯是伴,兴至酒相宜。
不是送君别,安知此地奇。
客中灯是伴,兴至酒相宜。
高论忽同舟,看君不可留。
莫辞今夜饮,曾是昔年游。
细雨蒹葭暮,疏星河汉秋。
莫辞今夜饮,曾是昔年游。
细雨蒹葭暮,疏星河汉秋。
独向灵洲问宝陀,晚晴渔舫系平波。
山疑渡海分形小,僧记遗踪转世多。
风卷夜云开碧浪,霜寒秋水映青萝。
山疑渡海分形小,僧记遗踪转世多。
风卷夜云开碧浪,霜寒秋水映青萝。
小金山寺山气幽,山下长江带寺流。
锦石苍松常入梦,野袍芒屩恰宜秋。
杜陵多难常忧世,触武无能自白头。
锦石苍松常入梦,野袍芒屩恰宜秋。
杜陵多难常忧世,触武无能自白头。
入眼浮沤见此台,岭南风致自天开。
何人两屐松根到,千载孤舟梦里来。
枕石老龙三月睡,高冈鸣凤几时回。
何人两屐松根到,千载孤舟梦里来。
枕石老龙三月睡,高冈鸣凤几时回。
五岭来千山,一山锁其烟。
松枝扫碧落,贞石贯重泉。
迥天一境界,禅衣此盘旋。
松枝扫碧落,贞石贯重泉。
迥天一境界,禅衣此盘旋。
老来强作登山兴,犹记当年孟浪游。
身世不堪悲岁月,洞天无恙自春秋。
松间日转阴移石,海外涛飞气结楼。
身世不堪悲岁月,洞天无恙自春秋。
松间日转阴移石,海外涛飞气结楼。
妙高台上访禅关,翠拥层峦喜胜攀。
琪树苍苍环郁水,灵洲隐隐见鳌山。
孤僧林下春芽熟,客子尊前秋露干。
琪树苍苍环郁水,灵洲隐隐见鳌山。
孤僧林下春芽熟,客子尊前秋露干。
风神元在妍媸外,妙处还归一点灵。
试问希夷今在否,耳边惟熟柳山名。
试问希夷今在否,耳边惟熟柳山名。
上方钟磬倚秋空,平楚苍苍落照红。
波漾楼台翻罨尽,烟销江树晓青葱。
渔歌浅濑孤篷晚,僧渡慈航一笛风。
波漾楼台翻罨尽,烟销江树晓青葱。
渔歌浅濑孤篷晚,僧渡慈航一笛风。
片石生鳌背,孤汀碍水流。
亭台先见月,风雨早惊秋。
敲板江鼋出,闻钟海鹤收。
亭台先见月,风雨早惊秋。
敲板江鼋出,闻钟海鹤收。
十年尘梦笑中过,此日相携上宝陀。
莫讶山僧非佛印,也能倾倒醉东坡。
莫讶山僧非佛印,也能倾倒醉东坡。
丹碧崔嵬切斗魁,峰峦怀抱水萦回。
春归岩谷幽花发,日上楼台宿雾开。
天近凤城瞻帝座,云迷鳌海接蓬莱。
春归岩谷幽花发,日上楼台宿雾开。
天近凤城瞻帝座,云迷鳌海接蓬莱。
新亭高敞枕城隈,万里江山爽气来。
云外孤峰擎日晚,林间啼鸟唤春回。
登车谩有澄清志,览景惭非赋咏才。
云外孤峰擎日晚,林间啼鸟唤春回。
登车谩有澄清志,览景惭非赋咏才。
千古压嶙峋,标奇世绝伦。
形从天赋授,名自我推论。
众岳犹前席,群峰合望尘。
形从天赋授,名自我推论。
众岳犹前席,群峰合望尘。
明月生东岭,波光一鉴开。
欲寻甘露寺,更上妙高台。
黄鹤千峰去,苍云万里来。
欲寻甘露寺,更上妙高台。
黄鹤千峰去,苍云万里来。
七级凌峰顶,虚窗总不扃。
层岚开紫翠,急浪走雷霆。
斯世方多故,高天果独醒。
层岚开紫翠,急浪走雷霆。
斯世方多故,高天果独醒。
岷山东来尽,中流一屿孤。
潮声连旦暮,山势带荆吴。
未雨云充栋,将风树落乌。
潮声连旦暮,山势带荆吴。
未雨云充栋,将风树落乌。
润州形势郁岧峣,泊艇朝看四望遥。
山拥千峰低日月,塔悬双照倚云霄。
芙蓉楼瞰银屏渡,萍蓼沙通铁瓮潮。
山拥千峰低日月,塔悬双照倚云霄。
芙蓉楼瞰银屏渡,萍蓼沙通铁瓮潮。
我生嗜古勤搜索,左右罗陈殊卓荦。
岐山有客携鼎来,神物乍见缘耕作。
其文百有卅四字,载纪元戌刊蛮洛。
岐山有客携鼎来,神物乍见缘耕作。
其文百有卅四字,载纪元戌刊蛮洛。
浩淼秋空夜,金焦相向明。
乱樯杨子渡,远火润州城。
风定铃无语,江流月有声。
乱樯杨子渡,远火润州城。
风定铃无语,江流月有声。
水晶帘外绝尘气,铃语随风下界闻。
小阁窗寒微有树,长江天远不留云。
春衫罗薄依松静,秋舫镫明隔水分。
小阁窗寒微有树,长江天远不留云。
春衫罗薄依松静,秋舫镫明隔水分。
海门曙色射东溟,晴日和烟染翠屏。
山势平分双练白,天光倒浴一螺青。
塔含舍利云俱活,窟近蛟龙水亦腥。
山势平分双练白,天光倒浴一螺青。
塔含舍利云俱活,窟近蛟龙水亦腥。
半空月忽住,陡觉下方浮。
白浪连山走,青天入海流。
尘埃吹野马,城郭动蜉蝣。
白浪连山走,青天入海流。
尘埃吹野马,城郭动蜉蝣。
山围人鸟路,孤筇迷出入。
树石放奇情,分坛势相逼。
石或化为树,树或化为石。
树石放奇情,分坛势相逼。
石或化为树,树或化为石。
沃沮高句骊,旧隶朝鲜地。
南闾并右渠,四部汉所置。
曩读班范书,略能观大义。
南闾并右渠,四部汉所置。
曩读班范书,略能观大义。
我闻都平壤,郭外山嶙峋。
上有胥余墓,礼义牖斯民。
八条虽半佚,人悫俗则淳。
上有胥余墓,礼义牖斯民。
八条虽半佚,人悫俗则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