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赤日黄尘江上村,徵租惟有吏过门。


微风敢喜北窗卧,大旱恐非东海冤。


千载傅岩疑可致,一篇洪范向谁论。

黄沙白雾昼常昏,嗣岁丰凶讵易论。


寂寂不闻秧鼓动,哑哑实厌水车翻。


粟囷久尽无遗粒,泪席尝沾有旧痕。

腊雪不濡土,春风吹早尘。


东吴贵粳稻,布种当及晨。


千里方嚣嚣,坐视膏泽屯。

岁秋固多雨,每恨不及时。


黄尘蔽赤日,苗槁已不迟。


踏车声如雷,力尽真何为。

五月昼晦天欲雨,街中人面不相睹。


风声撼山翻怒涛,雨点飞空射强弩。


一雨三日姑可休,龙其玩珠归故湫。

海风一夕狂拔木,山雨三朝猛穿屋。


向来望云眼欲枯,雨甚还忧败嘉谷。


今年旱势连吴中,吾州乃独劳神龙。

汤帝咨嗟惩六事,汉庭灾异劾三公。


圣朝罪己恩宽大,时雨愆期旱蕴隆。


东海得无冤死妇,南阳疑有卧云龙。

南风吹雨下田塍,田父伸眉愿力耕。


麰麦明年应解好,帘栊今夜不胜清。


直须洗尽焦枯意,不厌屡闻飘洒声。

夏旱焚如复入秋,圣皇避殿减琼羞。


数峰北峙云垂合,一阵西风雨又休。


逐日望霓穿却眼,何时倒海作奔流。

老农歌舞手作拍,一雨纷纷稻花拆。


去年秋田旱政苦,史君随车有甘雨。


旁州不熟我州熟,至今中家有藏谷。

腾云降雨指龙功,况复山川祭秩隆。


岂意愆阳为沴气,忽过炎夏到秋风。


祈年劳酒仪徒备,登谷尝新望巳空。

劭农方狎野,熯旱叹焦原。


六幕沈云族,千箱害稼孙。


都人望天汉,国相闭阳门。

百万人家井水黄,江南大半田无秧。


乖龙岂是为霖物,贪弄明珠簸日光。

山上田万顷,江中水千里。


东流自弥漫,旱苗日焦死。


惜哉不能救,地势正如此。

赤帷使者朱斑车,重檐飞盖遮日乌。


佛前下马来跪炉,草木焦卷苗欲枯。


我亦本是耕田夫,仅能识字勤须臾。

长夏炎气隆,高田剧焚烧。


惜哉淮海卑,无力能沃焦。


起顾郊野间,离离悉苞萧。

天子之庆,视雨之积。


自天降康,时万时亿。


眉寿无疆,以靖四国。

天子之政,视雨之时。


养老长幼,速哉熙熙。


更化易俗,而民不知。

天子之德,视雨之施。


肇自京师,达于四裔。


无有蛮貊,孚我君惠。

匪震匪拔,匪溢匪泄。


生我百谷,区萌毕达。


以享以食,小大胥悦。

己巳乃雨,若有鬼神。


凄凄其风,渰渰其云。


自东徂西,罄无不均。

追悟谠直,褒进淹滞。


声色无迕,式序在位。


嬖习权近,慑威屏气。

疏狱省刑,与物更始。


内恕孔悲,引咎在己。


爰及四海,愚智咸喜。

退而斋心,渊默以居。


钟鼓不设,宴游不娱。


左右肃然,壹怀瞿瞿。

帝独喟息,是岂足言。


化育万物,若镕以埏。


患在诚薄,不能动天。

伊年暮春,旱久不雨。

人曰时哉,历有常数。

禹汤之贤,莫能弗遇。

天命降监,在我元圣。


兼覆广裕,四方既定。


惟民之恤,无所疵病。

民生冥冥,靡究靡知。


其幸而吉,不幸而灾。


猖狂妄行,惟所遇之。

堪舆絪缊,一晦一明。


或沈而晦,或亢而旸。


自古已然,世习为常。

肤寸无时合,昭回此夜逢。


春秋还闵雨,郡国共忧农。


词欲谗风伯,书将诘乱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