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


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


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

新舂赤米摘青蔬,一饱从来不愿馀。


门外久无温卷客,架中宁有热官书。


浊醪未废时时啜,短发犹须日日梳。

发毛萧飒疾初平,云物轮囷气未清。


水涨小亭无路到,雨多幽草上墙生。


窗昏顿减雠书课,屋老时闻堕瓦声。

晨起开门雪满簪,东岗一径得幽寻。


断云残雨岁华晚,丹实碧花秋意深。


林下已悲身老病,人间犹与俗浮沉。

秋风拂尽热,半夜雨淋漓。


绕屋是芭蕉,一枕万响围。


恰似钓鱼船,篷底睡觉时。

荏苒岁云暮,空山朝夕阴。


可堪连日雨,并作晚秋霖。


萧飒三川合,凄凉八月深。

晴天不及往禅斋,细雨轻尘拂马来。


笑袒袈沙徐下座,莫须踏湿宝公鞋。

坎壈如公莫怨天,谪居端是坐无毡。


时来要自有归路,客散不妨频醉眠。


云气久能浮蜃屋,雨声殊未透龟田。

五月六月雨绵绵,东望黄浦水连天。


小溪漫漫不可渡,高岸兀兀何由全。


家童种荷已穿壁,野老捕鱼还满船。

春秋书大雨,三日巳为霖。


如何方春时,终月常积阴。


淙空若泉泻,荡地成渊深。

岭南气候殊中土,七月初穷乃无暑。


树杪昼蒙密密云,檐前夜滴丝丝雨。


忽闻海上长风生,卷入寒城翳钟鼓。

晓来深院生寒思,五月江城尚裌衣。


新水池塘鱼暗长,湿云楼阁燕低飞。


飘零王粲辞家久,牢落潘郎感发稀。

畏暑却馀威,飙驭临寰海。
一雨濯寥空,晴光露精彩。
乾坤陟清凉,居然神观改。
去年秋旱深忧稼,今岁春霖复损苗。
圣主不应天有谴,清时宁许物为妖。
浸淫便恐鱼生釜,漂泊谁将蚁渡桥。
冬暖久不雪,天分雨破颜。
依稀才洒户,惨淡欲连山。
垣屋重重密,壶尊独独悭。
老畏风光速,闲知日晷添。
惜春逢雨急,病酒与愁兼。
采蕊蜂须湿,衔泥燕觜黏。
移种来数日,三沾沛雨恩。
雷公念同族,龙伯爱诸孙。
鞭活金髯走,梢寒翠鬣翻。
一径蒙蒙地,端居感寸心。
乱飘鱼火失,寒逐野塘深。
云阔迷新树,岩低匿暝禽。
黯黯春光去,垂垂老境添。
雨深灯有晕,人静水窥帘。
入世愁儿女,思归计米盐。
雪堂居士醉方熟,玉涧仙人冷不眠。
送与安州泼醅酒,一年三白是丰年。
多忧每恐风摇竹,易感还愁雨滞花。
亦幸山房炉火在,春寒独自煮春茶。
春深已喜冰霜尽,老大惟惊岁月徂。
若待清明方纵目,人间风雨几时无。
绿柚垂丸,赪桐缀瓣,秋虫声里凉禁。
檐牙墙角,万籁作商音。
但见溜飞如瀑,堆青处不辨浓阴。
萧萧凉气增,发兴殊不恶。
长烟拂秋晕,小雨滑溪涸。
夜长虫语乏,池冷莲衣落。
寻常秋色高,风力未遽恶。
应缘杀气盛,惨淡连沙漠。
林枯日向疏,溪断水初落。
痴云一月翳朝阳,四望平芜尽海洋。
蜀魄唤春空自苦,吴蚕作茧为谁忙。
一身留滞难回首,万事牵萦易断肠。
一春多事羁遂阳,处处水潦如望洋。
青山雨歇鸟啼急,白日门关蚕绩忙。
倚门无复念游子,思亲空自摧衷肠。
居然春饼上秋筵,况有霜花照晚天。
唤起黄州三月梦,孤城斜日断炊烟。
春明门内郘亭诗,短簿风流梦想之。
霜菊上肩螯在手,去年十月见君时。
雨昏灯暝。
窗外芭蕉敲梦冷。
点点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