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楼雨沾云幔,山寒著水城。


径添沙面出,湍减石棱生。


菊蕊凄疏放,松林驻远情。

船窗深闭懒看书,独倚船门撚白须。


雨共长河织青锦,金钱晕上滴真珠。

雨里船中只好眠,不堪景物妒人闲。


岩如玉案平铺却,饤饾真山作假山。

江村烟雨复何如,野外人家云外居。


松爨苍寒春杜曲,茅檐清迥古秦余。


水云半入渔樵宅,烟火堪传风俗书。

秋来一日即霜天,细雨生寒尽作烟。


海气不分平野外,山光如在夕阳前。


穿帘乍入萧萧叶,绕树长嘶咽咽蝉。

冻雨萧条江上来,随风沾洒气幽哉。


陆机茅屋终难住,伍相祠堂亦可哀。


独客飘飘何处去,孤帆寂寂几时回。

前溪雨埋村,咫尺不我过。


雷霆但蒙鸿,林莽亦掀簸。


竟微一飘洒,起此北窗卧。

碧山鸣雨过嵯峨,湖水风增万丈波。


千尺浮图清暑殿,高窗白石细盘萝。

江水去汤汤,美人天一方。


云随秋色至,雨阻乱山凉。


海国亲心远,津门客路长。

感事逢时恨不稀,水城寒食半花飞。


青郊白马朝谁并,细雨轻帆晚自归。


何计上宾留凤驭,无书北狩挽龙旗。

竟日断青山,云根于何植。


弥空绝飞云,雨意于何测。


旷野落平荒,纵有难遽识。

秋中孤缆一流湾,明月相愁闭远山。


落木疏枝云黯淡,芳汀细草雨潺湲。


独怜团扇因寒置,忽忆浮槎自海还。

九旬春序六,万里客程三。


一水云光湿,千山雨鬓毵。


桃花红未了,柳色绿相参。

高楼集飞雨,半入空蒙间。


梅痕低映水,草阁暝依山。


境寂浑饶睡,杯深忽破颜。

寒食今朝是,颠风半夜来。


自从天色暖,已遣客心猜。


雨打洲容沐,烟笼水面灰。

高阁秋风树半枯,连山更带雨馍糊。
幽人把钓空江上,纵有扁舟不受呼。
赏过中秋才两夕,人心独待月华多。
也知不惜饶光照,争奈闲云好事何。
乌伤墓道有无间,兴济桥东众绿繁。
林外日斜虹有影,阶前云去石留根。
叶随风转时过树,雨傍山来不入村。
十月天犹暖,浑如二月晴。
雷声兼雨势,春令已冬行。
稻穟多生耳,田家有叹声。
叔元不冠椎两髽,萦青绾绿如堆鸦。
䰐鬖远望毛发古,日日惟闻餐暮霞。
吾家公远更清绝,带眼不穿衣不结。
阁外松间尽夕阳,碧窗清喜自焚香。
柴门不掩寒潭绿,遥见西山雨足长。
楼外青山碧四围,荡胸云气欲沾衣。
愁中碧草侵阶长,望里春禽接翅归。
闲倚枯藤清兴极,漫倾浊酒赏心违。
细雨溟蒙一望间,水村如画傍湖山。
烟笼远树浮青盖,云拥高峰湿翠鬟。
归寺僧穿双屐去,扶犁农着短蓑还。
岭上岭下绿烟迷,山南山北沈云栖。
乍乍密衣上雨,或隐或现沟中泥。
溪头溪尾石齿齿,车内车外风凄凄。
野色上荒亭,风来酒未醒。
雷吉嶂裂,龙气一江腥。
远树沈云黑,重岚带石青。
白云与我分青山,冰纨半掩香螺鬟。
藐姑相望不相见,仙风吹泪空斓斑。
林昏谷暗波浪起,猿鸟悲啼鱼鳖喜。
河朔春悯旱,生机郁草木。
麦苗不盖地,蓬块纷满目。
今晨渡孟津,微雨洒河曲。
六月繁阴远,荒村计亦赊。
作池堪积雨,除草为妨花。
遂觉茅亭敞,还依水槛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