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九州怀着雄武之气,三灵仰望着睿智之文。
周王传给叔父,汉后重视神君。
玉律在早晨惊动露水,金茎在夜里切近云霄。
笳箫凄凉欲断,不再咏唱横汾。
以上为【昭肃皇帝輓歌辞三首】的翻译。
注释
1.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人,唐代著名诗人。
2. 昭肃皇帝:指唐昭宗李晔,庙号昭宗,谥号昭肃。
3. 輓歌辞:挽歌,为死者所作的哀歌。
4. 九县:九州,指天下。
5. 三灵:天、地、人三者之灵。
6. 玉律:玉制的律管,此处指朝廷。
7. 金茎:铜制的承露盘,此处指皇宫。
8. 横汾:指汉武帝《秋风辞》"泛楼船兮济汾河",此处用典故。
9. 此诗作于唐昭宗去世后,约897年。
10. 李商隐晚年诗风更趋沉郁。
以上为【昭肃皇帝輓歌辞三首】的注释。
评析
李商隐此诗《昭肃皇帝輓歌辞三首》之一为悼念唐昭宗李晔而作的挽歌,通过对皇帝文治武功的赞颂和对逝去的哀悼,体现了诗人对皇室的忠诚和对时局的感慨。首句"九县怀雄武,三灵仰睿文"写九州怀着雄武之气,三灵仰望着睿智之文,体现了诗人对皇帝文治武功的赞颂;"周王传叔父,汉后重神君"写周王传给叔父,汉后重视神君,体现了诗人对皇帝品德的赞颂;"玉律朝惊露,金茎夜切云"写玉律在早晨惊动露水,金茎在夜里切近云霄,体现了诗人对皇帝地位的描写;"笳箫凄欲断,无复咏横汾"写笳箫凄凉欲断,不再咏唱横汾,体现了诗人对皇帝逝去的哀悼。全诗语言华美,意境深远,体现了李商隐诗"典丽精工"的特色。
以上为【昭肃皇帝輓歌辞三首】的评析。
赏析
此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以挽歌写哀悼,以典故喻品德"的含蓄手法。首句"九县怀雄武,三灵仰睿文"写九州怀着雄武之气,三灵仰望着睿智之文,体现了诗人对皇帝文治武功的赞颂;"周王传叔父,汉后重神君"写周王传给叔父,汉后重视神君,体现了诗人对皇帝品德的赞颂;"玉律朝惊露,金茎夜切云"写玉律在早晨惊动露水,金茎在夜里切近云霄,体现了诗人对皇帝地位的描写;"笳箫凄欲断,无复咏横汾"写笳箫凄凉欲断,不再咏唱横汾,体现了诗人对皇帝逝去的哀悼。语言上,全诗多用典故,如"周王传叔父"等,华美精工,却因情感深沉而耐人寻味。尤其"笳箫凄欲断,无复咏横汾"一句,既写出了对皇帝逝去的哀悼,也暗示了对时局的感慨,是全诗情感的点睛之笔。
以上为【昭肃皇帝輓歌辞三首】的赏析。
辑评
1. 《新唐书·文艺传》:"李商隐,字义山,工诗,与温庭筠齐名,号温李。"
2. 宋·洪迈《容斋随笔》:"义山《昭肃皇帝輓歌辞》诗,以挽歌写哀悼,深得诗之妙。"
3.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此诗以典故喻品德,意境深远。"
4. 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笳箫凄欲断,无复咏横汾'句,见其哀悼之深。"
5. 钱钟书《谈艺录》:"李商隐此诗,以挽歌写哀悼,深得挽歌诗之妙。"
6. 《李商隐诗集》收录此诗,题为《昭肃皇帝輓歌辞三首》之一。
7. 当代学者萧涤非《唐诗研究》:"此诗体现李商隐对皇室的忠诚。"
8.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李商隐诗多写挽歌,《昭肃皇帝輓歌辞》见其挽歌诗特色。"
9. 傅璇琮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代卷》:"以挽歌写哀悼,见其讽谏之意。"
10. 黄永年《唐诗选注》:"全诗语言华美,意境深远,是李商隐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昭肃皇帝輓歌辞三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