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燕子龛,路剧羊肠恶。
裂地竞盘屈,插天多峭崿。
瀑泉吼而喷,怪石看欲落。
伯禹访未知,五丁愁不凿。
上人无生缘,生长居紫阁。
六时自捶磬,一饮常带索。
种田烧白云,斫漆响丹壑。
行随拾栗猿,归对巢松鹤。
时许山神请,偶逢洞仙博。
救世多慈悲,即心无行作。
鸟道悉已平,龙宫为之涸。
跳波谁揭厉,绝壁免扪摸。
山木日阴阴,结跏归旧林。
一向石门里,任君春草深。
翻译
山中有一座燕子龛,道路险峻胜过羊肠小道。大地裂开争相盘曲蜿蜒,峰峦直插天空多陡峭崖壁。瀑布轰鸣飞溅,怪石嶙峋仿佛即将坠落。大禹探访时未能发现,五丁力士也愁于开凿。禅师早已了断尘缘,生长居住在这紫阁峰。昼夜六时自击磬钟,饮食简朴常系粗绳衣带。开垦山田烧荒的白烟融入云霭,砍伐漆树的声音回荡在丹壑。行走时跟随拾栗的猿猴,归来时面对巢居的松鹤。时而应山神之邀相会,偶尔与洞中仙人对弈。救度世间多怀慈悲心,即心即佛无须刻意修行。周商厌倦这重重险阻,蜀地货物常在此滞留。岩腹忽然从旁穿透,涧边不时向外拓展。桥梁凭借倒下的树木架设,栅栏就用垂落的藤蔓捆扎。飞鸟难通的险径都已平整,龙宫也因此干涸。激流险滩无需撩衣涉过,绝壁悬崖免去攀援摸索。山间林木日渐幽深,结跏趺坐回归旧日禅林。从此长闭石门之内,任你春草肆意丛生。
以上为【燕子龛禅师】的翻译。
注释
1. 燕子龛:终南山中佛龛,形似燕巢
2. 羊肠:喻曲折险峻小道
3. 峭崿:陡峭山崖
4. 伯禹:大禹
5. 五丁:蜀道开凿传说中的五位力士
6. 紫阁:终南山峰名
7. 六时:佛教将昼夜分为六时
8. 带索:系着绳索般的简陋衣带
9. 斫漆:砍取漆树汁液
10. 无行作:无造作之心
11. 周商:周地商旅
12. 揭厉:撩衣涉水
13. 结跏:结跏趺坐禅定姿势
以上为【燕子龛禅师】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燕子龛险峻地理为底色,通过"瀑泉吼喷""怪石欲落"的动态描写,反衬禅师"无生缘"的禅定境界。"种田烧云""斫漆响壑"的劳作场景与"拾栗猿""巢松鹤"的自然相伴,构建出禅修与日常的圆融图景。结尾"任君春草深"的永恒寂灭,在空间封闭中开启精神无限,体现王维晚年诗作"色空不二"的佛学观照。
以上为【燕子龛禅师】的评析。
赏析
此诗艺术成就体现在三重境界的递进:前十六句以地质奇观构建险峻的物理空间,"裂地盘屈"的垂直张力与"插天峭崿"的上升动势,形成修行道场的天然屏障;中十二句通过"烧白云""响丹壑"的感官通感,将物质劳动升华为精神修炼,"山神请""洞仙博"的仙佛交融展现禅师生机盎然的修行生活;末八句以"鸟道平""龙宫涸"的神异变化,暗示修行功德感天动地,最终在"结跏旧林"的静态禅坐与"春草深"的自然轮回中,达成动静相即的终极圆满。王维巧妙运用游仙诗的结构承载禅理,"许山神请"遥应郭璞《游仙诗》,"归旧林"暗合陶潜《归园田居》,在佛道思想的碰撞中开创出独特的山水禅境。
以上为【燕子龛禅师】的赏析。
辑评
1. 明·顾可久《唐王右丞诗集注说》:"叙次如画,而玄理粲然,末四句尤得禅门寂灭之旨。"
2. 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种田烧白云』一语,幽邃之景恍在目前,真化工笔。"
3.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前半极写险仄,后半渐入平夷,即景即理,总见安心禅悦之妙。"
4. 近人陈贻焮《王维诗选》:"『行随拾栗猿』以下六句,将禅修生活写得极富生趣,可见盛唐山林佛教的活泼气象。"
以上为【燕子龛禅师】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