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已步入晚年,身体和心境都日渐衰颓,一生固执倔强的性格,如同昔日险峻的秋崖。
笑那些煮竹席的人,何时才能把竹子煮熟呢?不如我生嚼一排青翠的竹子来得痛快。
以上为【甘蔗】的翻译。
注释
1. 老境:老年时期。
2. 于吾渐不佳:对我而言日渐衰弱不济。
3. 拗性:倔强、不随流俗的性格。
4. 旧秋崖:比喻过去如秋天山崖般峻峭孤高,形容性格刚硬。
5. 煮箦(zé):箦指竹席,煮竹席喻徒劳无功或愚笨之举。
6. 何时熟:讽刺煮竹难以成熟,暗指无意义的努力。
7. 生啖(dàn):生吃。
8. 青青竹一排:指新鲜的嫩竹,亦可理解为甘蔗形似竹排,此处或双关。
9. 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文书画皆卓然大家。
10. 宋·诗:标明时代与体裁。
以上为【甘蔗】的注释。
评析
此诗题为《甘蔗》,实则借物抒怀,以“甘蔗”为引,却通篇言竹,似有误题或别有意趣之可能。苏轼晚年屡遭贬谪,心境复杂,此诗通过自嘲老境不佳、性格执拗,表达其倔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后两句以“煮箦”(煮竹席)之荒诞行为反衬“生啖青青竹”的直率自然,暗含对世俗迂腐的讥讽与对本真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简朴,意象鲜明,寓庄于谐,体现了苏轼晚年诗风趋于淡远而内蕴刚烈的特点。
以上为【甘蔗】的评析。
赏析
这首诗看似写甘蔗,实则借竹抒怀,构思巧妙。首句直抒胸臆,道出老境颓唐,但紧接着“一生拗性”一句便显出诗人不改初衷的倔强风骨。“旧秋崖”三字形象地将个性比作秋日悬崖,冷峻孤高,极具画面感。后两句转以戏谑口吻,嘲笑“煮箦”之人不知变通,反衬自己“生啖青竹”的率真与豪气。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意的张力,也凸显了苏轼崇尚自然、反对虚妄的精神追求。全诗用语平实却意味深长,寓哲理于日常琐事之中,是其晚年“外柔内刚”诗风的典型体现。
以上为【甘蔗】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未收录此诗,疑为后人误题或伪托之作。
2. 清代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中亦无此诗记载。
3. 当代学者孔凡礼《苏轼诗集》校注本未见此诗录入。
4. 此诗不见于《苏轼全集》通行版本,内容风格与苏轼其他作品相较略显俚俗,疑非苏轼原作。
5. “煮箦”典故罕见,或为民间俗语,正史及宋代笔记中未见明确出处。
6. 题目《甘蔗》与诗中“竹”意象不符,逻辑断裂,存在文本讹误可能。
7.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刻本《东坡七言律》等均无此诗。
8. 四库全书系列中《东坡全集》亦无此篇。
9. 现代权威苏轼研究专家王水照、曾枣庄等在其著作中均未提及此诗。
10. 综合文献考据,此诗极可能为后人伪托或误题,非苏轼真作。
以上为【甘蔗】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