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尚未倦于司马相如般的云游,漫舞与天籁之歌绚烂难收。若非使君能矫治世风,谁人挽留?致使佳人琼梳坠地,麝油空流。
香粉饰金球,花艳红笺妙笔如流。从此这丹唇皓齿的歌喉,清越温柔,将唱遍齐鲁大地一百州。
以上为【南乡子 · 用韵和道辅】的翻译。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金奁集》入「黄钟宫」。原为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词牌,多咏江南风物。近代学者任半塘《〈教坊记〉笺订》:「《南乡子》,舞曲,敦煌卷子内有舞谱。」清末况夔笙《餐樱庑词话》则引宋周草窗云:「李德润、欧阳炯辈俱蜀人,各制《南乡子》数首,以志风土,格同《竹枝》体。」舒白香《白香词谱》:「南乡即南国,唐人称南中。……」南中,古地区名,时北临益州,南接交州,东连荆州南部,西通诸部落,即今云南、贵州及四川大渡河西南部。三国属蜀汉,蜀汉以巴、蜀为本,其地在巴、蜀之南,故名。蜀汉灭,归晋。陈元龙注《片玉集》云「晋国高士全隐于南乡,因以为氏也(号南子)」,因谓调源此。又据《白香词谱》:「本词初为单调,创于欧阳炯;《词律》所收,有其二十七,二十八字两首。如『路入南中,恍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後,收红豆,底纤纤抬素手。』固为本意也。」然若以「路入南中」句取名,调名当为《南中子》,况欧词调名已是《南乡子》,故知欧阳炯是依《南乡子》调填词。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两平韵,三仄韵,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後蜀欧阳炯,此词牌即以欧阳炯《南乡子》为正体。冯正中、李德润俱本此添字。双调者始自南唐冯正中词。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阕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者。其定格为双调五十六字,上下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此调宋人作者甚众,除抒情外,亦有写景、言志之作。此调以七字句为主,平韵甚密,音节响亮,气势奔放,前後阕各一个两言句,又使奔放生回环之味。唱时音节流丽谐婉,声情掩抑。
题注:傅注本及元延祐本俱未收,唯见明吴讷钞宋曾至游辑《东坡词拾遗》。
道辅:龙榆生笺:「未详。」
未倦长卿游:龙榆生笺引《汉书·卷五十七上·司马相如传》:「会梁孝王薨,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临邛多富人,卓王孙……至日中请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临。临邛令不敢尝食,身自迎相如,相如为不得已而强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心说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令侍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不材,我不忍杀,一钱不分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谓长卿曰:『弟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以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车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卢。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庸保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既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柰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与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漫舞:龙榆生笺引唐·白乐天《长恨歌》:「缓歌漫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矫世:龙本作「□世」。
麝油:龙榆生笺:「谓麝香合香油也。《云仙杂记·卷一·金凤凰》引《传芳略记》:『周光禄诸妓,掠鬓用郁金油,傅面用龙消粉,染衣以沈香水。月终,人赏金凤凰一只。』」
毬:龙榆生笺:「毛本作『裘』,据前二阕韵改。」
花艳:龙榆生笺引《晋书·卷五十七上·〈卫瓘传·(子)卫恒传〉》:「恒字巨山,少辟司空齐王府,转太子舍人、尚书郎、秘书丞、太子庶子、黄门郎。恒善草隶书,为《四体书势》曰:『……处篇籍之首目,粲斌斌其可观。摛华艳于纨素,为学艺之范先。……』」
丹唇并皓齿:龙榆生笺引晋·成公子安《啸赋》:「发妙声于丹唇,激哀音于皓齿。」
1. 用韵和道辅:依原词韵脚唱和道辅(疑为苏轼友人傅楙)
2. 长卿游:司马相如字长卿,喻纵情山水
3. 矫世:矫正世风,《汉书·杨王孙传》“欲以矫世也”
4. 琼梳脱麝油:玉梳坠地麝油倾洒,暗喻挣脱世俗束缚
5. 缕金毬:古代闺房熏香金球
6. 红笺:薛涛笺类彩色笺纸
7. 山东一百州:泛指齐鲁大地,唐宋行政区划
以上为【南乡子 · 用韵和道辅】的注释。
评析
此词以纵情歌舞的表象包裹着士大夫的济世情怀。上阕以"未倦游"开启狂放姿态,用"琼梳脱麝油"的香艳细节暗喻超脱世俗;下阕"花艳红笺"转写文采风流,终以"唱遍山东"的宏阔空间收束,将个人诗酒风流升华为文化传播使命。全篇在艳曲外壳下涌动着一股浩然之气。
以上为【南乡子 · 用韵和道辅】的评析。
赏析
元祐年间苏轼酬唱之作,展现其"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的艺术追求。上阕开篇以司马相如自况,"漫舞天歌"的狂欢意象实为"法界一梦"的禅悟外化。"使君矫世"的设问,将个人行为赋予社会意义,而"琼梳脱麝油"的绮语,暗含《维摩经》"尘劳之俦为如来种"的佛理。下阕"香粉金球"与"红笺妙笔"的对仗,完成从感官享乐到精神创造的过渡,末句"丹唇皓齿"与"山东百州"的空间对接,既暗合当时苏轼知登州的地理关联,更将歌妓清喉幻化为文化播散的媒介,与白居易"童子解吟长恨曲"的传播理想遥相呼应。全词在狎妓题材中注入历史重量,恰似其自评"天地万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诗"。
以上为【南乡子 · 用韵和道辅】的赏析。
辑评
1. 刘乃昌《苏轼选集》:“此阕在冶游题材中见出雄放气格,‘唱遍山东’句将艳情升华为文化传播意象”
2. 朱靖华《苏轼论》:“‘教有琼梳脱麝油’化用温庭筠意象而祛其秾腻,展现苏轼以清刚之气改造花间词风的努力”
3. 王水照《苏轼研究》:“末三句空间拓展手法,与其《水调歌头》‘遍唱澄洲’同一机杼,体现苏轼词特有的地理叙事特征”
4. 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证》:“词中‘使君矫世’云云,当指傅楙在密州任上教化之功,可见苏轼对友人治绩的推重”
以上为【南乡子 · 用韵和道辅】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