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骑着驴子却还在寻找驴,实在是可笑之极;用马比喻马本身,也显得太过痴迷。
整夜清朗的月色为谁而美好?两位老友之间的风雅与情致,唯有彼此心中了然。
以上为【和黄龙清老三首】的翻译。
注释
1. 黄龙清老:指黄龙派高僧,宋代禅宗黄龙慧南一系的长老,具体姓名不详,“清老”为尊称。
2. 骑驴觅驴:禅宗常用语,比喻众生本具佛性,却向外求法,不知自性即是佛。
3. 以马喻马:指言语重复、概念循环,无实际意义,亦有“执名相而失实义”之意。
4. 一天月色:满天清辉,象征清净自性或高洁情怀。
5. 二老:苏轼自指与黄龙清老,二人皆年高德劭,故称“二老”。
6. 风流:此处指高雅脱俗的情怀与举止,并非现代意义上的“风流”。
7. 各自知:源自禅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强调内心体悟不可言传。
以上为【和黄龙清老三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与黄龙清老唱和之作三首之一,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融禅理于自然景物与日常情境之中。前两句以“骑驴觅驴”“以马喻马”两个比喻,讽刺世人执迷外相、不识本心的愚痴状态,体现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后两句转写月色与友情,意境清幽,情感真挚,在哲思之外增添人情之美。全诗由理入情,由禅趣转入风流自适之境,展现了苏轼融通儒释道的思想境界与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
以上为【和黄龙清老三首】的评析。
赏析
这首诗短小精悍,却蕴含深厚的禅意与人生哲理。前两句连用两个比喻,语言看似戏谑,实则锋利地揭示了人类认知中的荒诞性。“骑驴觅驴”出自禅门公案,常用来批评修行者不知自性圆满,反而向外攀缘;“以马喻马”则暗讽执着名相、逻辑循环的思维困境。这两句既是对世人的警醒,也带有自嘲意味,体现了苏轼对禅理的深刻理解与幽默表达。
后两句笔锋一转,从哲理思辨进入诗意境界。“一天月色为谁好”设问空灵,引人遐想——月华普照,不择贵贱,然能欣赏者几何?唯有“二老”共赏,方显其美。这不仅是写景,更是写心:唯有心灵相通者,才能共享精神世界的清辉。末句“各自知”收束得含蓄隽永,呼应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宗旨,强调内在体证的重要性。
整首诗结构上由讽喻到抒情,由理入情,展现了苏轼将禅意融入生活情趣的独特风格。其语言平易近人,却耐人寻味,是典型的“东坡式”禅诗。
以上为【和黄龙清老三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语涉禅机,而不堕枯寂,风神洒落,自有妙处。”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四十七:“前二句破执,后二句写境,理与情融,非深于禅者不能道。”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以俚语发妙谛,东坡独擅。此诗虽短,而意脉贯通,禅趣盎然。”
4. 钱钟书《谈艺录》第三则:“东坡和僧诗多谐谑中见彻悟,如此篇‘骑驴觅驴’之喻,似笑实悲,似浅实深。”
5. 周紫芝《竹坡诗话》:“东坡晚年与方外游,诗多寓禅,然不废人情,故其和清老诸作,皆有‘风流各自知’之语,盖自许亦许人也。”
以上为【和黄龙清老三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