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漂泊江湖已十年,怎敢轻易言归期?唯有鱼鸟相伴,方知我内心孤寂。
谁料青天扫尽云雾,竟将国家安危托付于白发老臣。
你风度儒雅,实为我敬重的前辈;他日史册记载,必称一代人物之冠。
我愿留下符信挽留您这位长者,只是如今又有谁能再作《缁衣》那样的贤人之诗呢?
以上为【次韵李修孺留别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次序作诗唱和,是宋代文人酬答常见形式。
2. 李修孺:或指李之仪,字端叔,北宋文学家,苏轼友人。“修孺”或为其别号或传写异名,尚待确考。
3. 十年流落:苏轼自熙宁年间因反对新法遭贬,至元祐初复起,前后约十余年,故云“十年”。
4. 敢言归:岂敢奢望回归朝堂,暗含身世飘零、仕途坎坷之叹。
5. 鱼鸟江湖:以鱼鸟自喻,表示退隐江湖、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
6. 青天扫云雾:比喻政治清明,贤才得以进用。
7. 黄发:指年高德劭之人,此处指李修孺或泛指老成持重之臣。
8. 寄安危:将国家安危托付,形容朝廷倚重。
9. 折繻(rú):古代符信,出入关隘所执。此处引申为挽留、共事之意。
10. 缁衣:《诗经·郑风·缁衣》篇,为赞美贤臣、表达君主爱贤之意的诗篇。后世常用“缁衣”代指礼贤下士、好贤之政。
以上为【次韵李修孺留别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次韵”李修孺(李之仪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此处“修孺”或为误记或别称)所作留别诗二首之一,抒写对友人才德的敬重与对其出仕重任的欣慰,同时流露出自身漂泊失意、渴望贤才济世而世无伯乐的感慨。全诗情感真挚,用典自然,既颂扬对方,又寄寓己志,体现了苏轼一贯的胸襟开阔与深沉感慨。语言典雅而不失流畅,结构严谨,情理交融。
以上为【次韵李修孺留别二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开篇即以“十年流落”点出诗人长期贬谪的辛酸经历,“敢言归”三字语含悲慨,非不敢归,实难归也。然笔锋一转,写“青天扫云雾”,象征时局转变,贤者得用,语气由低沉转为振奋。第三联赞李修孺“风流”“前辈”,称其“人物一时”,推崇备至,亦见苏轼识人之明与交谊之笃。尾联“折繻留此老”表达挽留之意,而“谁作好贤诗”则暗叹当世无人能如古之贤君般礼遇人才,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理想的追慕。全诗融个人感慨、时代气象与人际情谊于一体,格调高远,余味悠长。
以上为【次韵李修孺留别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语意沉雄,感慨苍凉,次韵而能超脱拘束,大家手笔。”
2. 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四:“前四句写时事,后四句写交情,浑成无迹。‘青天扫云雾’喻新政更张,‘黄发寄安危’谓老成倚重,语有分寸。”
3. 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此诗作于元祐初召还之际,感时伤己,兼及友朋,情真而辞婉,不失温厚之旨。”
4.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折繻’用《汉书·终军传》‘请受长缨’意,欲留共事也。‘缁衣’用《诗》,叹今无好贤之主,语含微讽。”
5. 清代沈德潜《清诗别裁集》虽未收此诗,然其论苏诗云:“东坡七律,以气运胜,不以雕琢工,此其所以为大家也。”可为此诗注脚。
以上为【次韵李修孺留别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