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经过湖边,频频拉住同伴的手,泪水屡次沾湿了衣襟。
以上为【失调名】的翻译。
注释
1. 失调名:词牌名不详或原词已佚,无法确定调名,故称“失调名”,多用于辑录残句或无名之词。
2.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3. 宋 ● 词:标明作者时代及文体为宋代词作。
4. 过湖:经过湖泊,可能指具体地理场景,如杭州西湖、黄州赤壁附近水域等。
5. 摧手:疑为“携(攜)手”之误或异体写法,“摧”与“携”形近易讹,意为拉手、牵手。
6. 屡:多次、频繁。
7. 沾襟:泪水沾湿衣襟,形容悲伤落泪之状。
8. 此句出处不详,未见于《全宋词》或苏轼诗文集常见版本,可能为后人辑录之残句。
9. “摧手”亦有解作“忍痛放手”者,然缺乏文献支持,较为牵强。
10. 整句情感基调哀婉,符合苏轼在贬谪途中与亲友告别的情境。
以上为【失调名】的注释。
评析
此句并非完整诗词,而是出自苏轼某篇作品中的残句或断章。“过湖摧手屡沾襟”语义略显晦涩,“摧手”可能是“携手”之误或异写,结合上下文推测,应是描写与友人或亲人离别时的伤感情景。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屡遭贬谪,常有与亲友分别之痛,此类情感在其诗词中多有体现。此句以简练语言传达深切悲情,虽仅一句,却蕴含丰富情感张力。
以上为【失调名】的评析。
赏析
此句虽短,却极具画面感与情感浓度。前四字“过湖摧手”勾勒出两人同行于湖畔的情景,动作细节“摧手”(若作“携手”解)表现出依依不舍之情;后四字“屡沾襟”则直抒胸臆,泪水屡次打湿衣襟,可见内心悲痛之深。时间上的“屡”字,说明这种伤感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反复涌现,情感绵延不断。景与情交融,行于湖光水色之间,而心在离愁别恨之中。虽仅存一句,仍可窥见苏轼善于以简驭繁、寓情于景的艺术功力。若此句确为苏轼所作,则应系其晚年贬谪岭南途中与友人或家人分别时所发之叹。
以上为【失调名】的赏析。
辑评
1. 目前未见历代文献中对此句的直接评论。
2. 《全宋词》《苏轼诗集》《东坡乐府笺》等权威辑本中均未收录此句。
3. 清代王鹏运、朱孝臧等校刻苏轼词集亦无此句记载。
4. 现代《苏轼全集校注》亦未见收录“过湖摧手屡沾襟”一句。
5. 此句可能为后人误记、传抄致讹,或出于非正式文献、地方志、碑刻等边缘材料,尚待进一步考证。
6. 因缺乏原始出处与可靠版本依据,学界普遍不将其视为苏轼可信词作。
以上为【失调名】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