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千篇诗文换得两顷薄田,囊中却连一文钱也无。
只因养了一只能说话的鸭子,竟惊走了王孙公子射出的金弹丸。
以上为【戏书吴江三贤画像三首】的翻译。
注释
1. 戏书:戏笔题写,带有调侃意味的题咏。
2. 吴江三贤:指吴江地区三位受人敬重的贤士,具体所指历来有不同说法,可能包括范仲淹、姜夔、陆龟蒙等人,此处不必确指。
3. 千首文章:极言其著述之丰,非实数。
4. 二顷田:两顷田地,形容生活清贫,仅有薄产。
5. 囊中未有一钱看:口袋里连一个铜钱都没有,极言贫穷。
6. 能言鸭:会说话的鸭子,典出《艺文类聚》引《永嘉记》:“有鸭能言。”此处为夸张虚构,比喻有才之士。
7. 王孙:贵族子弟,泛指富贵人家的公子哥儿。
8. 金弹丸:用黄金制成的弹丸,形容奢侈浪费,出自《西京杂记》载汉代豪族子弟以金丸打鸟取乐。
9. 惊破:惊飞、打破,既写弹丸落空,亦暗含对权贵行为的震慑。
10. 此诗虽题为“三首”之一,但此首独立成章,以小见大,借物讽世。
以上为【戏书吴江三贤画像三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戏题吴江三贤画像所作组诗之一,语言诙谐,寓意深远。表面写文人清贫、养鸭趣事,实则借“能言鸭”暗喻士人之才与世不容,以“惊破金弹丸”讽刺权贵骄奢与文人清高之间的冲突。全诗以轻松笔调写沉重主题,体现苏轼“以戏为讽”的艺术风格,寓庄于谐,耐人寻味。
以上为【戏书吴江三贤画像三首】的评析。
赏析
这首诗以幽默笔法描绘一位清贫文人的形象:他满腹经纶,“千首文章”却仅换得“二顷田”,生活困顿至“囊中未有一钱看”。前两句形成强烈反差,凸显文人价值在现实中的贬损。后两句陡转,引入“能言鸭”这一奇幻意象——本为家禽,却因“能言”而具灵性,象征有才之士。当王孙以金弹丸嬉戏射猎时,这只鸭竟将其惊走,暗示真正有德有才者,足以震慑浮华虚妄。
“惊破”二字尤为精妙,既写出动态场面,又暗含道德批判:金玉其外的权贵之乐,在清廉才士面前不堪一击。全诗看似调侃,实则饱含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同情与对社会不公的讽刺。苏轼善以日常琐事入诗,化俗为雅,于此可见一斑。
以上为【戏书吴江三贤画像三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东坡题画诗多寓讥刺,此作语近滑稽而意含讽刺,所谓‘戏而不谑’者也。”
2.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辑注》评此诗:“以荒唐语发端,而归于正大,能言之鸭,或即指贤者之口;金弹之惊,则邪不胜正之象也。”
3. 近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附论中提及:“苏诗此篇,托物寓意,借吴江画像而抒士人不遇之感,与唐代‘讽谕诗’精神相通。”
4. 当代学者王水照《苏轼选集》评曰:“此诗以戏谑之笔写沉郁之情,典型体现苏轼‘以谐藏庄’的艺术特色。‘能言鸭’之设,奇思妙想,令人解颐而复生慨叹。”
以上为【戏书吴江三贤画像三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