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帝王屏风朝向碧空,河图洛书辉映金镜。
山岳降生二位贤臣,承载天命治理万民。
山川间八校兵马充备,城乡里三农事务竞兴。
家家皆可旌表,户户无不庆贺。
林木疏朗远村显现,原野空旷寒山寂静。
帝都隐于云雾深处,渭水映照天边霞光。
祥瑞之气融汇美景,颂扬之声盈溢歌咏。
垂拱而治善任贤能,愈显圣明君主之圣德。
以上为【奉和圣制登降圣观与宰臣等同望应制】的翻译。
注释
1. 凤扆:帝王屏风,代指皇权
2. 龙图:河图洛书,喻帝王祥瑞
3. 维岳降二臣:《诗经·大雅》“维岳降神,生甫及申”典故
4. 八校:汉代八校尉,代指禁军
5. 三农:平地农、山农、泽农,泛指农业
6. 比屋可封:语出陆贾《新语》,喻教化普及
7. 端拱:垂衣拱手,指无为而治
8. 圣君圣:叠字强调,出自《尚书·洪范》
以上为【奉和圣制登降圣观与宰臣等同望应制】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凤扆朝碧落”的皇家气象开篇,通过“维岳降二臣”的天人感应叙事,构建出开元盛世的理想图景。中段“八校满”与“三农竟”的文武对仗,展现国家治理的完整体系;尾联“端拱任贤”的治国理念,既符合儒家政治理想,又暗含对玄宗早期勤政的颂美,体现盛唐应制诗“雅正雄浑”的典型特征。
以上为【奉和圣制登降圣观与宰臣等同望应制】的评析。
赏析
王维此诗在艺术上实现三重平衡:空间维度上,“凤扆”的室内威严与“野旷寒山”的自然清旷形成宫苑与山水的对视;时间维度上,“戴天临万姓”的永恒天命与“井邑三农竟”的当下生机构成历史与现实的交响;政治维度上,“八校满”的武力威慑与“比屋可封”的文教润泽展现刚柔相济的治国方略。诗中“林疏远村出”五字尤见画家匠心,以视觉的渐次推远暗喻政教远播,而“帝城云里深”的氤氲气象,既实写长安地理特征,又虚指皇权神秘性。这种将绘画构图技法融入应制诗的写法,使典重题材透出空灵之韵,堪称“诗中有画”理念在宫廷文学中的成功实践。
以上为【奉和圣制登降圣观与宰臣等同望应制】的赏析。
辑评
1. 明·顾起经《类笺唐王右丞诗集》:“‘林疏远村出,野旷寒山静’十字,寓禅机于颂圣,在应制体中独开生面。”
2. 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结联‘端拱能任贤’实暗用太宗‘房杜为相,朕垂拱而治’故实,以开元映贞观,最得颂体之正。”
3.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右丞应制诗高华雄浑,‘山川八校满’一联,气象直追燕许大手笔。”
4. 清·王寿昌《小清华园诗谈》:“‘佳气含风景’五字,将祥瑞与自然融合无间,较单纯符谶之语更显雅驯。”
5. 近代·陈贻焮《王维诗选》:“此诗在严格格律中见流动,‘帝城云里深’句既写实景又暗合‘圣主如天’的传统意象,具多重解读空间。”
以上为【奉和圣制登降圣观与宰臣等同望应制】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