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将此身托付给一个蒲团,静静地面对几竿萧疏清幽的竹子。
偶尔为年老的僧人煮茶熬粥,自己则带着长绳从清泉中汲取泉水。
以上为【绝句三首】的翻译。
注释
1. 绝句三首:题目表明为一组三首绝句,此处仅录其一。
2.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风豪放而兼深婉。
3. 此身分付一蒲团:意谓将自身安顿于蒲团之上,象征修行或静坐参禅。蒲团,僧人打坐用的圆形垫具。
4. 萧萧竹数竿:萧萧,形容竹叶摇曳之声或清冷之态;数竿,几根竹子,象征高洁与隐逸。
5. 偶为老僧煎茗粥:偶为,偶然为之;煎茗粥,煮茶与稀粥,体现山居生活的简朴。
6. 自携修绠汲清泉:修绠,长绳,典出《庄子》“短绠不可以汲深井”,此处指取水工具;汲清泉,汲取清澈泉水,寓意清净自持。
7. 静对:安静地面对,表现出内心的平和与专注。
8. 分付:交付、托付,带有自愿归依之意。
9. 老僧:年老的僧人,可能为实写,也可能象征智慧与超脱。
10. 清泉:既指实际水源,也暗喻心灵的澄澈与本真。
以上为【绝句三首】的注释。
评析
这组绝句虽题为“三首”,但所引仅为其一,出自苏轼作品,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林、超然物外的生活情趣与精神境界。诗中通过简淡的意象——蒲团、竹、茗粥、清泉,勾勒出一幅清寂幽静的禅修图景,反映出苏轼在仕途困顿中寻求内心安宁的心境。语言质朴自然,意境空灵深远,体现了宋诗尚理趣、重内省的审美特征。
以上为【绝句三首】的评析。
赏析
这首诗以极简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山林禅居图。首句“此身分付一蒲团”即奠定全诗基调——诗人将身心交付于静修之中,体现出一种主动退隐、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静对萧萧竹数竿”进一步渲染环境的清幽,竹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高洁不屈,此处更添几分孤高清远之意。后两句由静转动,写日常劳作:“偶为老僧煎茗粥,自携修绠汲清泉”,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深厚的生活哲理——在琐碎中见道,在劳作中修心。全诗无激烈言辞,亦无繁复修辞,却以白描手法传达出苏轼晚年趋于平和、返璞归真的精神境界。其艺术特色在于寓哲理于日常,化禅意于景物,充分展现了宋代文人诗“以俗为雅”的审美追求。
以上为【绝句三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诗钞》收录此诗,称其“语淡而味永,意远而神清”。
2. 清代纪昀评苏轼此类山居诗:“随意写景,皆成妙谛,不假雕饰而自然超迈。”(《瀛奎律髓汇评》引)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云:“东坡诗豪宕者多,然此类小诗,清空一气,尤耐人咀嚼。”
4. 当代学者王水照指出:“苏轼晚岁诗作渐趋平淡,此诗正可见其由雄健转向冲淡之一端。”(《苏轼研究》)
5. 《汉语大词典》“修绠”条引此诗为例,说明其用典之精当。
以上为【绝句三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