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越王故国的四周群山环绕,云雾之气至今仍屯聚在那如虎豹雄踞的关隘。
宫阙的铜制兽首在秋露中暗自垂泣,海边的乌鸦大多背着夕阳飞回。
一时的风流人物已湮没在历史风尘之外,千古的英雄最终也葬身于草莽之间。
暮色中鹧鸪的啼声更加急促,荒芜的越王台与丛丛竹林,在雨中洒满斑斑泪痕。
以上为【台山怀古】的翻译。
注释
台山:指越王台所在之山,越王台相传为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宫殿遗址,在今浙江绍兴一带。
越王故国:指春秋时越国都城。
虎豹关:形容地势险要、如同虎豹雄踞的关隘。
铜兽:宫门上铜制的兽头形铺首。此处“泣”既指露水凝结如泪,亦暗含亡国之痛。
海鸦:海边的乌鸦。
背夕阳:迎着夕阳飞去。背,此处意为“向着、面对”。
风尘外:被历史的风尘所掩埋,意为消逝。
草莽间:草野、荒野之中,指英雄最终也归于黄土。
荒台:指废弃的越王台。
以上为【台山怀古】的注释。
评析
此诗是元代诗人萨都剌的怀古名篇,以深沉的笔触凭吊了位于今浙江的越王故都。全诗以“怀古”为核心,将历史沧桑之感融入苍茫的景物描写之中。首联以“越王故国”点明地点,“云气屯虎豹关”既写出山川险峻,又暗喻昔日争霸的肃杀之气。颔联精于炼字,“铜兽泣”、“海鸦还”,以拟人与象征手法,赋予无情之物以历史见证者的情感,渲染出悲凉氛围。颈联由景入情,直抒胸臆,发出“人物风尘外”、“英雄草莽间”的千古浩叹,点破功业虚无的普遍规律。尾联以景结情,急切的鹧鸪声与雨打竹林的斑驳景象,将怀古之幽情与伤今之孤寂推向高潮,余韵悠长。
以上为【台山怀古】的评析。
赏析
本诗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其雄浑的意境与精巧的意象运用上。诗人将宏大的历史感慨浓缩于一系列精心选取的景物之中:环绕的群山、屯聚的云气,构成了历史发生的永恒背景;而“铜兽”、“海鸦”、“鹧鸪”、“丛竹”等动态与静态的意象,则共同编织成一幅萧瑟、衰败的秋日暮景图。尤其是“铜兽暗随秋露泣”一句,构思奇绝,将本无生命的铜兽与冰冷的秋露,转化为历史悲情的宣泄者,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颈联“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是全诗的诗眼,以工整的对仗和高度概括的哲思,道出了对历史兴亡、英雄成败的深刻洞察,气势磅礴,沉郁顿挫,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意义。
以上为【台山怀古】的赏析。
辑评
清代顾嗣立《元诗选》萨都剌小传中评其诗:“天锡(萨都剌字)诗有清气,不是一味秾丽,故佳。《台山怀古》诸作,雄浑流丽,晚年所作,尤沉郁顿挫,骎骎欲窥盛唐之门奥。”
清代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萨天锡之《台山怀古》……寓悲壮于苍茫,藏奇崛于平易,固是金元间作手。”
以上为【台山怀古】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