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煎茶时早已领悟了饮茶的妙境,寻觅诗句也渐渐窥见了诗歌创作的一角。清冷长夜漫漫无尽,埋头苦读令人困倦不堪,斋戒中的肠胃又怎能忍受如此的固执与顽钝?
以上为【又赠老谦】的翻译。
注释
1. 老谦:宋代僧人或隐士,生平不详,应为苏轼友人,常与之唱和。
2. 泻汤:指煮水煎茶,古时烹茶需将沸水倾入茶末中,故称“泻汤”。
3. 茶三昧:佛教语,“三昧”意为专注、正定,引申为精通某种技艺的至高境界。“茶三昧”即深得饮茶之妙理。
4. 觅句:指作诗推敲字句,苦心经营诗句。
5. 诗一斑:语出“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意为仅从局部已能领略诗歌艺术的精妙。
6. 清夜漫漫:形容长夜难眠或夜读时间久长。
7. 困披览:因长时间翻阅书籍而感到疲惫。“披览”即翻阅、阅读。
8. 斋肠:指持斋素食的肠胃,暗示作者当时可能处于斋戒状态,饮食受限。
9. 那得:怎么能承受。“那”通“哪”,疑问代词。
10. 悭顽:固执而愚钝,此处为自嘲之语,谓自己虽身体不适仍坚持苦读,实属顽固。
以上为【又赠老谦】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赠予友人“老谦”的酬答之作,体现了诗人晚年在困顿生活中仍坚持读书、品茶、作诗的精神追求。全诗语言简淡而意蕴深远,通过“泻汤”“觅句”两个日常行为,折射出对生活情趣与艺术境界的执着。后两句转向自身处境,既写出夜读之艰辛,又以“斋肠”自嘲,流露出身体受限而心志不屈的矛盾与豁达。整体风格冲和淡远,是苏轼晚年诗风的典型体现。
以上为【又赠老谦】的评析。
赏析
本诗以日常生活片段切入,展现苏轼在贬谪或闲居时期的精神世界。首句“泻汤旧得茶三昧”不仅写饮茶之乐,更暗含禅意——茶道与禅修相通,体现其融通儒释的思想境界。次句“觅句近窥诗一斑”则表现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敬畏与探求,虽自谦仅得“一斑”,实则反映其终身不懈的艺术追求。后两句笔锋转入现实困境:长夜孤灯下苦读,身体困顿,加之斋戒节食,肠胃难堪,却仍不肯辍笔。这种“困而不怠”的精神,正是苏轼人格魅力的写照。全诗结构紧凑,由雅事入苦境,由外物及内心,平淡中见深情,堪称宋人酬赠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又赠老谦】的赏析。
辑评
1. 《苏诗补注》卷四十三引查慎行曰:“此诗言茶与诗皆有得,而夜读之劳、斋腹之苦,乃真实况味,非亲历者不能道。”
2. 《宋诗钞·东坡集》评云:“语极平易,而意味悠长。‘三昧’‘一斑’对举,见其谦抑;‘困披览’‘斋肠悭顽’,则自嘲中有坚毅。”
3. 清·纪昀批点《苏文忠公诗集》卷三十九:“前二句说艺事之得,后二句说身心之困,反衬愈显其志不衰,东坡晚岁诗多此类。”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载:“茶可遣兴,诗以寄怀,然清夜披览,终觉形神俱疲。‘斋肠那得许悭顽’,语似滑稽,实含悲慨。”
以上为【又赠老谦】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