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南北两侧的屋檐与楹柱倒映在碧绿的水波之中,池水清澈,足以洗涤帽缨与双耳,无需更多。夜空澄澈,月光满洒,正适合登高远望;请看那如青铜镜般明亮的水面,两处池塘都像被精心打磨过一般明净。
以上为【题铜陵陈公园双池诗】的翻译。
注释
1. 铜陵:今安徽省铜陵市,因产铜得名。
2. 陈公园:宋代铜陵一处私家园林,主人姓陈,园中有双池景观。
3. 檐楹:屋檐与堂前柱子,泛指建筑结构。
4. 照绿波:指建筑倒影映在碧绿的池水中。
5. 濯缨:洗涤冠缨,语出《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喻品格高洁。
6. 洗耳:传说尧欲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以为污言,故洗耳于颍水滨。喻不慕权贵、清高自守。
7. 宜登眺:适宜登高远望。
8. 青铜:古代铜镜以青铜制成,此处比喻池水如镜。
9. 两处磨:指两个池塘水面均被月光照耀得如同打磨过的铜镜般光亮。
10. 天空月满:形容夜空晴朗,月色圆满,意境开阔。
以上为【题铜陵陈公园双池诗】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游览铜陵陈公园双池所作,以简洁清丽的语言描绘了园林池景的幽美意境。诗人借“绿波”“月满”“青铜磨”等意象,营造出空灵静谧的审美境界,表现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与超然心境。诗中“濯缨洗耳”暗用典故,既写景又寓志,体现其高洁情怀。“看取青铜两处磨”一句尤为精妙,将月光下双池比作磨光的青铜镜,想象奇特,比喻新颖,展现出苏轼诗歌中常见的哲思与艺术融合之美。
以上为【题铜陵陈公园双池诗】的评析。
赏析
本诗短短四句,却层次分明,情景交融。首句“南北檐楹照绿波”从视觉入手,勾勒出园林建筑与池水相映成趣的画面,动静结合,色彩清新。次句“濯缨洗耳不须多”由景入情,借用两个历史典故,含蓄表达诗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同时暗示此地环境之清幽足以涤荡尘心。第三句“天空月满宜登眺”转写夜景,视野由近及远,由池水转向广阔的夜空,意境顿开。结句“看取青铜两处磨”奇想天外,将月下双池比作两面磨光的青铜镜,既写出水面的平静明澈,又赋予其人工雕琢般的美感,体现出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之境的赞美。全诗语言凝练,意象精巧,体现了苏轼写景抒怀的高超技艺。
以上为【题铜陵陈公园双池诗】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录此诗,称“写景清绝,寓意悠然,双池之胜,尽在目前”。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引吴汝纶评语:“‘青铜两处磨’五字,状池月之明,可谓匠心独运。”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评曰:“东坡七绝佳作,往往于寻常景中见奇思。‘濯缨洗耳’二句,寓庄于谐;‘青铜磨’之喻,前所未有。”
4. 当代学者王水照《苏轼选集》指出:“此诗虽非苏轼最著名之作,然可见其即景赋诗之才情与炼字造境之功力,尤以末句比喻新奇,耐人回味。”
以上为【题铜陵陈公园双池诗】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