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不要去追寻那群玉山中的仙路,也不要去看刘郎观里的桃花。
只要懂得关上门留我在此歇息,主人就不要再问我是谁家之人了。
以上为【留题徐氏花园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留题:在游览某地时题写诗文以志纪念。
2. 徐氏花园:宋代一位姓徐人家的私家园林,具体地点不详。
3. 群玉山:古代传说中的仙山,常指西王母所居之处,象征仙境。
4. 刘郎观里花:典出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后以“刘郎观里花”比喻世事变迁、繁华易逝。
5. 但解:只要懂得、只要能够。
6. 闭门留我住:指主人愿意收留诗人暂居园中,体现宾主之间的温情与默契。
7. 主人:指徐氏花园的主人。
8. 休问是谁家:不必追问我的来历或身份,表现诗人不愿受世俗礼法拘束的自由心态。
以上为【留题徐氏花园二首】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是苏轼游历徐氏花园时所作,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诗中通过“莫寻”“莫看”的否定句式,表现出对世俗繁华与仙境传说的疏离;而“但解闭门留我住”则流露出对当下宁静生活的珍视。末句“主人休问是谁家”更显洒脱自在,不拘身份名姓,只求片刻安宁,体现了苏轼在仕途起伏中修炼出的豁达胸襟与淡泊情怀。
以上为【留题徐氏花园二首】的评析。
赏析
此诗语言简淡自然,却意蕴深远。前两句连用两个“莫”字,形成排比之势,否定了对外在虚幻境界(神仙之境)与过往荣华(玄都观桃)的执着追求,暗含人生无常、功名如梦的哲思。后两句笔锋一转,回归现实,强调当下的情感联结与心灵归属——只要有人肯“闭门留我”,便是难得的慰藉。这种由远及近、由幻入真的结构安排,凸显了苏轼“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生活美学。全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在平淡中见深情,在拒绝中显亲近,充分展现了其成熟期诗歌的艺术风貌。
以上为【留题徐氏花园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收录此诗,称其“语浅意深,得陶渊明遗意”。
2. 清代纪昀评曰:“此等诗看似不经意,实则胸次洒落,非强为者所能到。”(《瀛奎律髓汇评》引)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评苏轼诗云:“东坡七绝,清空一气,往往于不经意处见真趣,如此诗之类是也。”
4. 钱钟书《宋诗选注》虽未选此诗,但在论述苏轼晚年心境时提及类似诗句,认为其“愈趋恬退,不以身世为念”,可与此诗精神相通。
以上为【留题徐氏花园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