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喜爱你在东阁中能殷勤留客,而我这个闲散官职,也不在正式编制之列。
我拄着拐杖频频前来拜访,你从不厌烦;我打算择地而居与你相近,又怎会推辞搬迁?
不要因我的诗句而惊扰了秋日的凋零,渐渐地我们饮酒相聚,也省去了许多世俗应酬的烦扰。
只待约个明月当空的夜晚,在池边共宿,夜深人静时一同观赏水中倒映的浩瀚星空。
以上为【次韵王诲夜坐】的翻译。
注释
1. 次韵:依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和诗,是古代文人唱和的一种方式。
2. 王诲:生平不详,应为苏轼友人,时任或曾任地方官。
3. 东阁:古代官署中的厅堂,常用于接待宾客,此处指王诲待客之所。
4. 延客:邀请、款待客人。
5. 顾我闲官不计员:自谦之语,意为我只是一个无实权的闲散官员,不在正式编制之中。
6. 策杖:拄着手杖,形容年迈或闲居出行。
7. 卜居:选择居住之地。
8. 莫将诗句惊摇落:不要因我的诗作而触动秋日凋零的伤感,暗含自谦与宽慰之意。
9. 樽罍(zūn léi):酒器,代指饮酒。省扑缘:减少应酬交际,扑缘即世俗往来、礼节牵连。
10. 待约月明池上宿,夜深同看水中天:寄托诗人与友人共赏自然美景、心灵契合的理想境界。
以上为【次韵王诲夜坐】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是苏轼次韵王诲所作,表达诗人对友人王诲真挚情谊的珍视,以及对闲适、超脱官场羁绊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友情的赞颂,也有对自身处境的自嘲,更透露出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亲近自然的生活理想。语言平实自然,情感真挚,意境清幽,体现了苏轼晚年诗风趋于冲淡平和的特点。全诗结构严谨,由人事交往写到心境变化,再升华至月下共赏的高远境界,层层递进,余韵悠长。
以上为【次韵王诲夜坐】的评析。
赏析
此诗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展开,首联即点出王诲热情好客,而自己则身份闲散,形成对比,既显谦逊,又暗含对友人厚待的感激。颔联写诗人频繁造访,友人不厌其烦,且愿迁居相近,足见交情之深。一个“频过”,一个“岂辞”,情感真挚动人。颈联转入内心感受,“莫将诗句惊摇落”一句意味深长,既可能指自己诗风渐趋沉郁,恐扰友人心境,亦可理解为不愿以悲秋之调破坏当下宁静氛围;“省扑缘”则表达了摆脱官场应酬后的轻松愉悦。尾联设想月下池边共宿,同观水中星天,意境空灵澄澈,将友情升华为一种精神上的共鸣与超脱。整首诗由实入虚,由人事至自然,展现了苏轼晚年对简朴生活与真挚情谊的珍视,也折射出其豁达淡泊的人生态度。
以上为【次韵王诲夜坐】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录此诗,称其“语淡而味永,情真而意远”。
2. 清代纪昀评苏轼此诗:“冲和恬适,不事雕琢,而自有风致,晚岁诗格类多如此。”(《瀛奎律髓汇评》引)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评曰:“此等诗看似寻常,实则情味深厚,非深交不能道此。”
4. 钱钟书《宋诗选注》虽未收录此诗,但在论及苏轼晚年唱和诗时指出:“其与友人往还之作,往往于平淡中见深情,于闲话中寓高致。”可为此诗之旁证。
以上为【次韵王诲夜坐】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