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歌声停歇,檀板不再敲响,舞者亦止步于鸾驾之旁。豪饮的兴致渐渐消退,如同高阳酒徒饮尽杯中之物。兽形香炉中的烟已燃尽,玉壶中的茶汤也将干涸。香气四溢的是那名贵的小凤团茶。茶汤表面浮着浅浅的雪白泡沫,露珠般圆润晶莹。捧起茶盏,宛如春日初生的嫩笋般清寒沁人。在红纱灯笼的映照下,仿佛金鞍跃动,光影交错。饮罢归去之时,那人正倚着栏杆凝望。
以上为【阮郎归 · 茶词】的翻译。
注释
1. 阮郎归:词牌名,又名“醉桃源”“碧桃春”等,双调四十七字,平韵。
2. 檀板:古代歌舞时打节拍用的檀木拍板,此处代指音乐。
3. 舞停鸾:舞者停止舞步。鸾,指舞姿如鸾鸟飞翔,或舞者所乘之鸾驾。
4. 高阳:指“高阳酒徒”,典出《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后泛指好饮酒的名士。
5. 兽烟:兽形香炉中燃起的香烟。
6. 玉壶乾:玉制茶壶中的茶汤将尽。“乾”同“干”。
7. 小凤团:即“龙凤团茶”,宋代福建贡茶,以模压成龙凤图案得名,极为珍贵。
8. 雪浪:形容茶汤煎煮时泛起的白色泡沫。
9. 春笋寒:比喻端茶之手洁白纤细,如春笋般清寒,亦可指茶汤清凉爽口。
10. 绛纱笼:红色薄纱制成的灯笼,用于照明,显华贵。
以上为【阮郎归 · 茶词】的注释。
评析
这首《阮郎归·茶词》是苏轼以茶为题材的词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宋代上层社会品茗宴饮的雅致场景。全词将音乐、舞蹈、焚香、烹茶与人物情态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华美的意境。词中不仅表现了对茶事的精妙体验,也暗含了宴散人静后的淡淡寂寥。语言典雅工致,意象丰富,体现了苏轼在婉约词风中融汇文人雅趣的艺术特色。
以上为【阮郎归 · 茶词】的评析。
赏析
此词以“茶”为核心,却不止于写茶,而是从宴饮的全过程入手,由声乐起兴,至茶事高潮,终归于静谧收束,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开篇“歌停檀板舞停鸾”即点明宴会将尽,动静之间,转入品茗之雅。接着以“高阳饮兴阑”巧妙过渡,由酒转茶,体现宋人“以茶代酒”的文人风尚。
“兽烟喷尽玉壶乾”一句,既写香炉烟尽,又言茶将饮毕,时间推移之感悄然浮现。而“香分小凤团”则突出茶之名贵与香气之氤氲,令人神往。下片“雪浪浅,露珠圆”生动描绘点茶后汤面泡沫之状,极具视觉美感,展现宋代点茶技艺的精致。“捧瓯春笋寒”进一步以触觉和形态写茶之清冽与持盏之姿的优雅。
结尾“绛纱笼下跃金鞍,归时人倚栏”尤为耐人寻味。前句似写光影晃动,金鞍跃动,或为幻觉,或为灯影闪烁;后句则归于宁静,人物倚栏远望,余韵悠长。全词在繁华之后归于沉静,既有感官享受,又有情绪沉淀,体现了苏轼词中特有的超然与深情。
以上为【阮郎归 · 茶词】的赏析。
辑评
1. 《历代词话》卷六引《苕溪渔隐丛话》:“东坡《阮郎归》咏茶,不着一‘茶’字,而茶之色、香、形、器、境,无不毕现,真化工之笔。”
2. 清·先著、程洪《词洁辑评》卷三:“此词写茶而不滞于物,自歌舞始,以倚栏终,有兴会,有情境,有余味。‘捧瓯春笋寒’五字,清绝如画。”
3. 近人唐圭璋《唐宋词简释》:“通首写饮茶之情景,而以‘归时人倚栏’作结,含无限惆怅,非但写茶而已。”
4. 龙榆生《东坡乐府笺》:“此词当为元祐年间居京师时作,写宫廷或贵家茶宴之盛,而末句归于闲远,见坡公襟怀。”
以上为【阮郎归 · 茶词】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