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渐台之上水波连通着青翠的波浪,暑气蒸腾的殿宇间清风徐徐流转。
帘幕卷起,东朝已散,太阳尚未升至中天,金乌(太阳)还未急急行至正午。
以上为【太皇太后阁六首】的翻译。
注释
1. 太皇太后阁:宋代宫廷中为太皇太后所设的楼阁,此处指代与太皇太后相关的节令应制诗组。
2. 渐台:古代台名,汉代建章宫中有渐台,后泛指宫中高台建筑,此处借指皇宫中的台阁。
3. 翠浪:青绿色的水波,形容池水清澈碧绿,波光粼粼。
4. 暑殿:炎夏时的宫殿,因天气炎热而称“暑殿”。
5. 清风:凉爽之风,暗示殿内环境宜人,亦有清廉政教之象征意味。
6. 帘卷:卷起帘幕,表示朝会结束或白昼活动开始。
7. 东朝:指皇宫中东侧的朝堂,为太后或太皇太后听政或受贺之所。
8. 散:朝会结束,群臣退去。
9. 金乌:古代神话中太阳中的三足乌,代指太阳。
10. 未遽中:尚未迅速到达中天,即太阳还未到正午,形容时间尚早。
以上为【太皇太后阁六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太皇太后阁六首》之一,属宫廷应制诗范畴。这类诗多用于节令庆典或宫中礼仪场合,内容常以颂圣、写景、寄意为主。本诗通过描绘夏日宫殿清凉幽静之景,既表现了皇家居所的庄严与清雅,又暗含对太皇太后安康长寿的祝愿。语言简练,意境清幽,体现了苏轼在应制诗中亦能寓情于景、不落俗套的艺术功力。
以上为【太皇太后阁六首】的评析。
赏析
此诗以精炼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夏日宫苑图景。首句“渐台通翠浪”写远景,台阁与碧波相接,视野开阔,色彩清丽;次句“暑殿转清风”转写近感,虽值暑天,殿中却有清风流转,一“转”字写出风动之态,也暗示气候宜人。第三句“帘卷东朝散”点明时间与事件——朝会已毕,帘幕轻卷,显出宫廷秩序井然。末句“金乌未遽中”以日影未至中天收束,既写实又含蓄,暗示时光尚早,余韵悠长。全诗无一字直言祝寿或颂德,却通过清雅之景烘托出太平安乐之气象,契合应制诗“温柔敦厚”的审美要求,亦见苏轼驾驭题材之高妙。
以上为【太皇太后阁六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评:“应制之作,贵在庄雅得体,苏子瞻诸阁词诗,皆不失风骨,此作尤见清逸。”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引评:“四语皆景,而寓意自见,不颂而颂,得诗人之旨。”
3.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按语:“此组诗作于元祐年间,时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苏轼任翰林学士,奉敕撰节令词,格调雍容,语含敬慎。”
以上为【太皇太后阁六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