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花虽不能言语,其中的情意却可感知,今日良辰美景,劝君畅饮美酒更无疑虑。
只管端起白酒款待佳宾,直饮到玉杯倾覆、琼舟翻倒也无妨。
身居高位的宰相当初选择城郊隐居之地,如苏武牧羊般坚守气节的属国使臣率先吟诗抒怀。
我家难道真的与花特别亲近吗?还要问那残存的芳华还有几枝?
以上为【玉盘盂,并引】的翻译。
注释
1. 玉盘盂:一种名贵的白花,形似玉盘,或指芍药、牡丹一类花卉,古人常以此比喻高洁之花。
2. “花不能言意可知”:化用唐代崔道融《梅花》诗句“花无言而意自知”,表达花虽不语,其美与情已足以动人。
3. 令君:对友人或主人的尊称,此处或指当时同赏花者。
4. 痛饮:尽情饮酒,表现豪放之情。
5. 白酒:古代白酒指清澈透明的米酒,并非今日蒸馏酒。
6. 嘉客:佳宾,贵客。
7. 琼舟覆玉彝:形容宴饮极欢,酒器倾覆。“琼舟”“玉彝”皆为精美酒器的美称,极言宴会之盛。
8. 负郭相君:指有地位的显贵之人,居于城郊(负郭即靠近外城之地),典出《史记·苏秦列传》:“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喻富贵者亦有归隐之思。
9. 看羊属国:指苏武在匈奴牧羊十九年而不屈,官至典属国,象征坚贞守节之人。
10. 吾家岂与花相厚……更问残芳有几枝:反问语气,言自己并非一味恋花之人,但面对凋零之景仍不免动情,流露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惋惜。
以上为【玉盘盂,并引】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所作《玉盘盂》并引,是一首咏物寄怀之作。表面写赏花饮酒之乐,实则借花事抒发人生感慨,寄托高洁志趣与超然情怀。诗中融合历史典故与现实情感,既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又暗含对仕途浮沉、人生无常的深沉体悟。语言清丽自然,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以理入诗”“寓庄于谐”的艺术风格。
以上为【玉盘盂,并引】的评析。
赏析
这首诗题为《玉盘盂》,前有引文(今略),应是苏轼观赏玉盘盂花后所作。全诗由赏花起兴,层层递进,由景及情,由情入理。首联“花不能言意可知,令君痛饮更无疑”,开篇即点出花之静美与人心之通感,进而引出饮酒助兴之举,情绪热烈而自然。颔联“但持白酒劝嘉客,直待琼舟覆玉彝”,以夸张笔法写宴饮之欢,极尽豪宕之致,却又不失雅趣。
颈联转入用典,一用“负郭相君”写权贵择地隐居,一用“看羊属国”赞忠臣守节吟诗,二者看似与花无关,实则借历史人物之高洁品格映衬花之清雅,亦暗寓诗人自身出处进退之思。尾联“吾家岂与花相厚,更问残芳有几枝”,以自问收束,语意转折,从狂欢回归沉静,透露出对繁华易逝的深切感喟。此句既似自解,又似自嘲,余韵悠长,耐人咀嚼。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景交融,用典贴切而不晦涩,语言明快而内涵深厚,充分展现了苏轼融哲理于诗情的艺术特色。在看似闲适的赏花饮酒背后,藏着士大夫对人生价值、时间流逝与精神操守的深刻思考。
以上为【玉盘盂,并引】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清婉有致,末语含悲,盖触物兴怀,非徒咏花也。”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引冯舒语:“‘负郭’‘看羊’二句,对仗工而寄意远,东坡善用典如此。”
3.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起结俱妙,一起得潇洒,一结得沉痛。中间用事不板,气脉流通。”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东坡七律,以气胜,以意胜,不拘拘于格律之间。此诗‘直待琼舟覆玉彝’,豪语也;‘更问残芳有几枝’,凄语也。刚柔相济,最耐咀嚼。”
以上为【玉盘盂,并引】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