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讲经完毕,太子与侍从在回廊中交接往来,才察觉到深宫之中夏日漫长。扬子江心虽有百炼成钢的宝剑,却终究空无一用;唯有《无逸》篇可作为治国兴亡的明镜。
以上为【端午帖子词:皇帝阁六首】的翻译。
注释
1. 端午帖子词:宋代宫廷风俗,每逢端午节,臣僚向皇帝、后妃进献五言或七言绝句,内容多为祝颂、劝诫,称“帖子词”。
2. 皇帝阁:专为皇帝而作的帖子词,因贴于宫中“阁”中得名。
3. 讲馀:指经筵讲学之后。宋代皇帝常召儒臣讲读经史,称“经筵”。
4. 交翟:疑为“交舄”或“交舄履”之误,指官员往来穿梭;“翟”或指羽饰,代指仪仗人员,此处泛指宫中人员交接行走。亦有解作“翟车”,即后妃车驾,但此处语境更宜解为人员活动。
5. 回廊:宫中曲折的走廊,象征宫廷生活之幽深静谧。
6. 扬子江心空百鍊:扬子江(长江)心所产“百炼钢”极精良,传说用于铸剑。此处比喻精良兵器或技艺,然“空”字点出其无补于治国。
7. 百鍊:古代制钢工艺,反复锤炼以去杂质,喻精粹之物。
8. 《无逸》:《尚书》篇名,周公劝诫成王勿贪图安逸,须知稼穑之艰,勤于政事,是儒家重要的治国训诫文献。
9. 鉴兴亡:以历史为镜子,观察国家兴衰之理。
10. 苏轼作此诗时约在神宗朝任翰林学士期间,属其应制诗作之一,风格庄重含蓄。
以上为【端午帖子词:皇帝阁六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所作《端午帖子词·皇帝阁六首》之一,属宫廷应制诗。此类诗多于端午节进献皇帝,内容以颂圣、劝诫、祈福为主。本诗借夏日宫中清闲之景,转入对君主治国之道的讽喻,强调以《无逸》为鉴、勤政戒逸的重要性,体现了儒家“以史为鉴”的政治理念和士大夫对君主的规谏意识。语言简练含蓄,寓意深远,虽为应制之作,却具思想深度。
以上为【端午帖子词:皇帝阁六首】的评析。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叙事,描绘经筵结束之后宫中静谧悠长的夏日景象。“讲馀交翟转回廊”写出宫廷礼仪之有序与日常之清寂,“始觉深宫夏日长”则暗含时间缓慢、政务清闲之意,为下文劝诫张本。后两句笔锋一转,由景入理,以对比手法揭示治国根本不在外物之精良,而在君主之心志。扬子江心百炼之钢,虽为天下利器,却不能决定国家命运;唯有《无逸》所倡导的勤政戒逸精神,才是洞察兴亡的关键。全诗以小见大,由日常起居引出治国宏论,寓劝诫于含蓄之中,既合应制诗体统,又不失士人风骨,体现了苏轼“温柔敦厚而寄意深远”的诗风。
以上为【端午帖子词:皇帝阁六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帖子词多颂语,独苏作用意深远,不徒应酬。”
2. 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东坡诗集》:“苏轼应制诸作,类能以议论入诗,不落俗套,如《端午帖子》诸章,皆有箴规之意。”
3.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未收此诗,然其《说诗晬语》云:“宋人帖子词,惟欧、苏最有风旨,不为谀辞。”
4. 近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附论中提及:“宋代应制文字,往往寓劝诫于颂祷之间,苏轼尤擅此道。”
5. 今人王水照《苏轼选集》评此诗:“借宫中夏日之静,发勤政戒逸之思,以《无逸》为纲,体现儒家治国理想。”
以上为【端午帖子词:皇帝阁六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