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不要叹息平定齐地之事屡屡不顺,暂且效仿孔子离开鲁国时那般缓缓而行。你我各自铭记年少时的情谊,应当相信人生不过如寄居世间一般短暂。满头白发千根,为你送行也觉情深意重,杯中深酒百罚也不必推辞。何必非要以酒为池来纵情拍浮?我已因你的德行而深深陶醉。
以上为【西江月 · 送钱待制穆父】的翻译。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唐教坊曲名,源自南朝清商乐,属法部道曲,後用为词牌,最早见于唐玄宗时《教坊记》。调名或取自李太白《苏台览古》诗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官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故事。是调大致形成于唐五代时期,初为流行于民间,後因清越哀伤,转入法部道曲。唐五代时存词数目较少,唐吕纯阳所作《西江月·著意黄庭岁久》、《西江月·任是聪明志士》两首为最早可见《西江月》,後人多谓系托名之作。《敦煌曲子词》存有三首无名氏的《西江月》,《尊前集》收录五代欧阳炯《西江月·月映长江秋水》、《西江月·水上鸳鸯比翼》两词,或为是调最早之文人作品。及至两宋,《西江月》词调之格律、音韵、句式等渐得统一,依调填词之词人辈出,凡一百五十六人,四百七十三首(不计异名词作),佔两宋词坛词人总数之11.8%,词作总数之2.6%。欧阳炯词有「两岸蘋香暗起」句,又名《白蘋香》;因宋程洺水词而得名《步虚词》;因宋韩涧泉词而得名《晚香时候》、《晚春时候》;因元王行词而得名《江月令》;因元丘长春词宣传教义而得名《玉炉三涧雪》;因明马守贞词而得名《壶天晓》。唐五代词本为平仄韵异部间协,宋後词则上下阕各用两平韵,末转仄韵,例须同部。以柳耆卿《西江月·凤额绣帘高捲》词为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後阕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另有五十字前後阕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五十一字前後阕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五十六字前後阕各四句三平韵诸变体。
「送钱待制穆父」: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送钱待制」。
钱待制穆父:龙榆生笺引朱彊邨注:「案《东坡诗集》施注:『钱协字穆父,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坐奏狱空实,出知越州,时元祐三年九月。词有「去鲁」语,当为是年作。编戊辰。』」
平齐落落:龙榆生笺引《後汉书·卷十九·耿弇传》:「因诏弇进讨张步。弇悉收集降卒,结部曲,置将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引兵而东,从朝阳桥济河以度。张步闻之,乃使其大将军费邑军历下,又分兵屯祝阿,别于太山钟城列营数十以待弇。弇度河先击祝阿,自旦攻城,日未中而拔之,故开围一角,令其众得奔归钟城。钟城人闻祝阿已溃,大恐惧,遂空壁亡去。费邑分遣弟敢守巨里。弇进兵先胁巨里,使多伐树木,扬言以填塞坑堑。数日,有降者言邑闻弇欲攻巨里,谋来救之。弇乃严令军中趣修攻具,宣敕诸部,後三日当悉力攻巨里城。阴缓生口,令得亡归。归者以弇期告邑,邑至日果自将精兵三万馀人来救之。弇喜,谓诸将曰:『吾所以修攻具者,欲诱致邑耳。今来,适其所求也。』即分三千人守巨里,自引精兵上冈阪,乘高合战,大破之,临陈斩邑。既而收首级以示巨里城中,城中凶惧,费敢悉众亡归张步。弇复收其积聚,纵兵击诸未下者,平四十馀营,遂定济南。 时,张步都剧,使其弟蓝将精兵二万守西安,诸郡太守合万馀人守临淄,相去四十里。弇进军画中,居二城之间。弇视西安城小而坚,且蓝兵又精,临淄名虽大而实易攻,乃敕诸校会,後五日攻西安。蓝闻之,晨夜儆守。至期夜半,弇敕诸将皆蓐食,会明至临淄城。护军荀梁等争之,以为宜速攻西安。弇曰:『不然。西安闻吾欲攻之,日夜为备;临淄出不意而至,必惊扰,吾攻之一日必拔。拔临淄即西安孤,张蓝与步隔绝,必复亡去,所谓击一而得二者也。若先攻西安,不卒下,顿兵坚城,死伤必多。纵能拔之,蓝引军还奔临淄,并兵合势,观人虚实,吾深入敌地,後无转输,旬日之间,不战而困。诸君之言,未见其宜。』遂攻临淄,半日拔之,入据其城。张蓝闻之大惧,遂将其众亡归剧。 弇乃令军中无得妄掠剧下,须张步至乃取之,以激怒步。步闻大笑曰:『以尤来、大彤十馀万众,吾皆即其营而破之。今大耿兵少于彼,又皆疲劳,何足惧乎!』乃与三弟蓝、弘、寿及故大彤渠帅重异等兵号二十万,至临淄大城东,将攻弇。弇先出兵淄水上,与重异遇,突骑欲纵,弇恐挫其锋,令步不敢进,故示弱以盛其气,乃引归小城,陈兵于内。步气盛,直攻弇营,与刘歆等合战,弇升王宫坏台望之,视歆等锋交,乃自引精兵以横突步陈于东城下,大破之。飞矢中弇股,以佩刀截之,左右无知者。至暮罢。弇明旦复勒兵出。是时,帝在鲁,闻弇为步所攻,自往救之,未至。陈俊谓弇曰:『剧虏兵盛,可且闭营休士,以须上来。』弇曰:『乘舆且到,臣子当击牛酾酒以待百官,反欲以贼虏遗君父邪?』乃出兵大战,自旦及昏,复大破之,杀伤无数,城中沟堑皆满。弇知步困将退,豫置左右翼为伏以待之。人定时,步果引去,伏兵起纵击,追至钜昧水上,八九十里僵尸相属,收得辎重二千馀两。步还剧,兄弟各分兵散去。 後数日,车驾至临淄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劲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亨郦生,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平齐,傅注本作「平原」,费解。元延祐本作「平齐」,近是,据改。
去鲁迟迟:傅子立注:「《孟子》曰:『孔子去鲁,迟迟吾行。』」刘尚荣按:「《孟子·万章下》云:孔子『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傅注节引《孟子》而失当,易生歧解。」
人生如寄:傅子立注:「魏武帝乐府:『人生如寄,多忧何为?』」刘尚荣按:「句出魏文帝《善哉行》,见《文选·卷二十七》。傅注误标作者。」
「白发千茎相送,深杯百罚休辞」句:傅子立注:「杜子美:『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刘尚荣按:「句出《乐游园歌》,见《九家集注杜诗·卷二》。」
「拍浮何用酒为池」句:傅子立注:「晋毕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纣尝为酒池肉林于沙丘。」刘尚荣按:「事见《世说新语·任诞》,别见《晋书·卷四十九·毕卓传》。『甘味』原作『甘果』,据《晋书》改。《史记·卷三·〈殷本纪·帝辛纪〉》:帝纣『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龙榆生笺引《史记·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传》:「于是大觳(hú)抵,出奇戏诸怪物,多聚观者.行赏赐,酒池肉林,令外国客遍观各仓库府藏之积,见汉之广大,倾骇之。」
德醉:损害德行。傅子立注:「《宾之初筵》诗:『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诗》:『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刘尚荣按:「句出《诗经·小雅·宾之初筵》、《诗经·大雅·既醉》。」
1. 西江月:词牌名,双调五十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2. 钱待制穆父:即钱勰,字穆父,北宋官员,曾任待制之职,苏轼好友。
3. 平齐落落:指仕途不顺,未能施展抱负。“平齐”或借指治理地方或参与政事,“落落”形容不合时宜、孤独不群。
4. 去鲁迟迟:用孔子离开鲁国时“迟迟其行”的典故,表达依依不舍、慎重前行之意。
5. 人生如寄:人生短暂,如同寄居于世,出自《古诗十九首》:“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6. 白发千茎:形容年岁已高,头发花白。“茎”指一根根头发。
7. 深杯百罚:指宴饮中频频举杯,接受罚酒亦不推辞,表现豪情与不舍。
8. 拍浮何用酒为池:反用《晋书·刘伶传》中“以酒为池,以肉为林”的放达意象,表示不必极端纵酒。
9. 我已为君德醉:我不靠酒醉,而是因你的品德高尚而心醉,突出对友人品格的敬重。
10. 待制:宋代官职名,属翰林院或集贤院,有顾问应对之责。
以上为【西江月 · 送钱待制穆父】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词是苏轼为送别友人钱穆父(钱勰)所作,情感真挚,语言洒脱,既有对仕途坎坷的宽慰,又有对友情与人格的赞颂。词中融合了历史典故、人生哲理与深情厚谊,表现出苏轼豁达超然的人生态度。上片劝慰友人不必因政治失意而沮丧,下片转为饯别场景,以“德醉”收束,将情感升华至对人格魅力的敬仰,立意高远,情味隽永。
以上为【西江月 · 送钱待制穆父】的评析。
赏析
本词虽为送别之作,却无哀怨悲切之气,反而通篇洋溢着旷达与温情。开篇“莫叹平齐落落,且应去鲁迟迟”,以劝慰起笔,既安抚友人因仕途不顺而生的失落,又借用孔子去鲁的典故,赋予离别以庄重与深意。这种劝解不是空泛的安慰,而是建立在共同人生体验之上的理解与共情。
“与君各记少年时,须信人生如寄”两句,由外在境遇转入内在感悟,从具体事件上升到生命哲思。苏轼一贯主张超然物外,此处再次强调人生的短暂与偶然,意在引导友人看淡得失,珍惜情谊。
下片转入饯别场面,“白发千茎相送”一句沉郁厚重,写出两人皆入暮年,离别更显珍贵。“深杯百罚休辞”看似豪饮劝酒,实则蕴含无限深情。结尾“拍浮何用酒为池,我已为君德醉”尤为精妙,翻转传统酒宴纵情之态,指出真正的沉醉不在酒,而在人格之美。这一“德醉”之说,使全词格调陡然提升,彰显出苏轼重德尚义的精神境界。
整首词语言简练,用典自然,情理交融,体现了苏轼“以理化情”的艺术特色,是其送别词中的佳作。
以上为【西江月 · 送钱待制穆父】的赏析。
辑评
1.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评此词:“语浅情深,于旷达中见挚情,‘我已为君德醉’一句,尤见苏轼重德尚义之风。”
2. 清代王士禛《花草蒙拾》称:“东坡《西江月》赠穆父云:‘拍浮何用酒为池,我已为君德醉。’此等语非胸中有万卷书、心中有浩然气者不能道。”
3. 近人俞陛云《宋词选释》评曰:“上阕宽解其仕宦之失,下阕极写交谊之深。‘德醉’二字,高出寻常酬应之上。”
4. 《苏轼词编年校注》(邹同庆、王宗堂著)认为:“此词作于元祐六年(1091)秋,钱勰出知越州,苏轼在杭州任上作此相送,情真意切,寓勉励于洒脱之中。”
5. 当代学者刘乃昌评此词:“摆脱一般送别词的缠绵悱恻,以旷达之语写深厚之情,体现出苏轼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审美理想。”
以上为【西江月 · 送钱待制穆父】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