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鲜花盛开,红艳布满栏边;碧草如茵,绿意蔓延至水岸尽头,望不到边际。未曾遇到志趣相投、以青眼相看的道人,我唯有独自在白石涧边放声长歌,抒发情怀。
以上为【霅上访道人不遇】的翻译。
注释
1. 霅上:指霅溪之上,霅溪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因水流激荡有声如雷而得名,为唐代以来文人游览胜地。
2. 花光红满栏:形容繁花盛开,红色花影映满栏杆,极言春景之盛。
3. 草色绿无岸:绿草茂盛,一望无际,仿佛没有边际,形容自然景色开阔葱茏。
4. 不逢青眼人:未能遇见以青眼相待的人,即知音或志同道合者。“青眼”典出《晋书·阮籍传》,阮籍善为青白眼,对所敬重者以青眼视之。
5. 长歌白石涧:在布满白色岩石的山涧边放声歌唱,表达内心情感。白石涧,指山间清澈见底、多白石的溪流。
以上为【霅上访道人不遇】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游霅溪(今浙江湖州一带)寻访道人未遇而作,借景抒怀,表达知音难觅的孤寂与高洁自守的情怀。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清幽,通过“花光”“草色”的明媚春景反衬“不逢”的失落,以“长歌白石涧”展现诗人旷达超逸的精神风貌。虽题为访道人不遇,实则寄托了对理想人格与精神契合的追求,体现了苏轼融儒释道于一体的思想境界。
以上为【霅上访道人不遇】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虽短,却意境深远。前两句写景,笔触明丽:“花光红满栏”写近景,色彩浓烈,富有视觉冲击力;“草色绿无岸”转向远景,展现天地之间绿意盎然的广阔画面,营造出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氛围。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为后文的情感转折铺垫——如此良辰美景,却“不逢青眼人”,令人顿生寂寞之感。
后两句由景入情,直抒胸臆。“不逢青眼人”一句,语含惋惜与孤独,既是对道人不遇的实写,也暗喻人生知己难求的普遍困境。末句“长歌白石涧”则转出豪迈之气,诗人并未沉溺于失落,而是选择在清幽的山涧中纵情高歌,表现出其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白石涧的清冷与洁净,亦象征诗人内心的高洁与不染。
全诗结构紧凑,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又以哀情显超然,充分展现了苏轼“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是其山水寄怀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霅上访道人不遇】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评苏轼诗:“才大气雄,挥斥百家,出入经史,而时有清婉之作,如《霅上访道人不遇》,景不虚设,情皆有寄。”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引冯舒语:“四句皆景,然‘不逢’二字一点,便觉冷然寒生,东坡最善此等转折。”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评:“此等小诗,看似不经意,实则字字锤炼,意在言外。‘青眼人’与‘白石涧’对举,一暖一冷,情致自见。”
4.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按:“此诗作于元丰七年以后,东坡谪居黄州之后,屡游吴越,访僧问道,意在求心安。‘不逢’非真憾,乃托辞耳。”
以上为【霅上访道人不遇】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