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自己都感到好笑,一生为嘴到处奔忙,老来所干的事,反而要得荒嘴。
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
贬逐的人,当然不妨员外安置,诗人惯例,都要做做水曹郎。
惭愧的是我劝政事已毫无补益,还要耗费官府岸禄,领取压酒囊。
版本二:
自己不禁笑叹一生为口腹奔忙,到老来事业反而显得荒唐可笑。
长江环绕城郭,便知此地鱼味鲜美;满山遍野长满好竹,仿佛已闻到春笋的清香。
被贬之人不妨担任员外散职,诗人向来多被任命为水曹郎这样的闲官。
只感到惭愧的是对国家毫无贡献,却还要耗费官府供给的“压酒囊”度日。
以上为【初到黄州】的翻译。
注释
为口忙:语意双关:既指因言事和写诗而获罪,又指为谋生糊口,并呼应下文的“鱼美”和“笋香”的口腹之美。
郭:外城。
逐客:贬谪之人,作者自谓。
员外: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所任的检校官亦属此列,故称。
水曹郎:隶属水部的郎官。
尚费官家压酒囊:作者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压酒囊,压酒滤糟的布袋。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
1. 为口忙:双关语,既指为生计奔忙(谋食),也暗指因言获罪(祸从口出)。苏轼因诗文遭劾,故有此语。
2. 老来事业转荒唐:指自己年近不惑(时年四十四岁),本应建功立业,却因文字狱被贬黄州,仕途荒废。
3. 长江绕郭:黄州临长江,故称。郭,外城。
4. 鱼美:指长江水产丰富,如鳊鱼、鲈鱼等,味道鲜美。
5. 好竹连山:黄州多竹,苏轼后亦于东坡种竹。
6. 笋香:春笋清香可食,暗含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7. 逐客:被贬之人,此处为自指。
8. 员外置:员外郎为编制外的闲职,无实权。苏轼任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为散官虚衔。
9. 水曹郎:水部郎官,主管水利,但宋代已成虚职。历代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曾任职此类闲官,故称“例作”。
10. 压酒囊:唐代官吏俸禄中包括实物,如酒渣袋(用于压榨酒醪),代指微薄俸禄。此处调侃自己无功受禄。
以上为【初到黄州】的注释。
评析
这首七言律诗描写作者初到黄州的所见,深刻地刻画了苏轼初到黄州时的复杂矛盾的心绪。有自嘲自伤,有对权势者的嘲笑,却又以超旷的胸襟对待自己的遭遇,在自然中发现美,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一贯的豁达、乐观。
《初到黄州》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初期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自嘲起笔,抒写贬谪后的复杂心境:既有对仕途失意的无奈与苦笑,也有在逆境中随缘自适、发现生活之美的豁达情怀。诗中巧妙融合了现实处境与审美感受,语言平实而意蕴深厚,体现了苏轼在困顿中保持乐观、化苦为甘的精神境界。尾联以“压酒囊”自讽俸禄微薄却无所作为,更见其坦诚与自省。
以上为【初到黄州】的评析。
赏析
此诗结构严谨,情感层次分明。首联以“自笑”开篇,直抒胸臆,将一生际遇归结为“为口忙”,语带双关,沉痛中见幽默。颔联笔锋一转,写黄州风物之美——江鱼之鲜、山笋之香,看似闲笔,实则展现诗人善于在困厄中发现生活之美的超然心态。这一联对仗工整,意象生动,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颈联用典自然,借“逐客”“员外”“水曹郎”等身份自嘲,道出贬官常态,语气平静中透出无奈。尾联以“只惭”二字收束,点出内心深处的自责与不安,虽享微禄却无补于国事,体现士大夫的责任感。全诗融自嘲、旷达、惭愧于一体,语言质朴而意味深长,充分展现了苏轼“于悲喜之际皆能自得”的人格魅力。
以上为【初到黄州】的赏析。
辑评
曾季《艇斋诗话》:东坡《初到黄州》诗云:“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读此可见黄州专有水竹也。
查慎行《初白庵诗评·卷中》:通首似韦左司。
汪师韩《苏诗选评·卷四》:因江而知鱼美,见竹而觉笋香,确是初到情景。员外、水曹则新授头衔也。末句承腹联说下,亦是初任事之词。
冯班:此何以似白公?有谓坡公不如谷者,我不信也。此后诗不必工,多故事可用。第六用白公语。
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卷四十三》引纪昀:东坡诗多伤激切。此虽不免兀傲,而尚不甚碍和平之音。
1. 《纪评苏诗》卷二十一:“此诗语带诙谐,而意极沉痛。‘为口忙’三字,包孕无穷感慨。”
2.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前四语写景写情,俱从‘初到’二字生出。后四语自伤贬谪,而以谐语出之,愈见其哀。”
3. 清·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非实历其地者不知此语之真且切也。东坡善写眼前景,而寓意深远。”
4. 近人陈迩冬《苏轼诗选》:“这首诗表现了苏轼初贬黄州时的复杂心情:有自嘲,有慰藉,有旷达,也有惭愧。特别是颔联,把逆境中的审美发现写得自然而亲切。”
5.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压酒囊’三字,俚而有致,东坡每以俗语入诗而不失其雅,此其所以妙也。”
以上为【初到黄州】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