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弯腰驼背溪头的白发老翁,暮年的心事只有一枝竹杖。
山峦衔着落日青色横过原野,乌鸦从平沙飞起黑色遮蔽天空。
天下可忧的不是一件事,书生没有地方效忠孤忠。
东山七月还关念着,不忍心沉浮在酒盏中。
以上为【溪上作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诗人,有"诗史"之称。
2. 溪上作:在溪边所作。
3. 伛偻:弯腰驼背。
4. 筇:竹杖。
5. 东山七月:指《诗经·豳风·七月》和谢安东山再起典故,此处指关心国事。
6. 关念:关心挂念。
7. 沉浮酒盏中:指沉溺于饮酒。
8. 此诗约作于陆游晚年,约1200年左右。
9. 陆游晚年多写抒怀之作。
10. 诗中体现了陆游忧国忧民的情怀。
以上为【溪上作二首】的注释。
评析
陆游此诗《溪上作二首》之一为暮年抒怀之作,通过对溪边景物的描写和对国事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对个人境遇的感慨。首句"伛偻溪头白发翁,暮年心事一枝筇"写弯腰驼背溪头的白发老翁,暮年的心事只有一枝竹杖,体现了诗人对自身暮年境遇的描写;"山衔落日青横野,鸦起平沙黑蔽空"写山峦衔着落日青色横过原野,乌鸦从平沙飞起黑色遮蔽天空,体现了诗人对溪边景物的描写;"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写天下可忧的不是一件事,书生没有地方效忠孤忠,体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东山七月犹关念,未忍沉浮酒盏中"写东山七月还关念着,不忍心沉浮在酒盏中,体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怀。全诗语言沉郁,情感深沉,体现了陆游诗"沉郁悲壮"的特色。
以上为【溪上作二首】的评析。
赏析
此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以溪景写暮年,以孤忠喻忧国"的含蓄手法。首句"伛偻溪头白发翁,暮年心事一枝筇"写弯腰驼背溪头的白发老翁,暮年的心事只有一枝竹杖,体现了诗人对自身暮年境遇的描写;"山衔落日青横野,鸦起平沙黑蔽空"写山峦衔着落日青色横过原野,乌鸦从平沙飞起黑色遮蔽天空,体现了诗人对溪边景物的描写;"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写天下可忧的不是一件事,书生没有地方效忠孤忠,体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东山七月犹关念,未忍沉浮酒盏中"写东山七月还关念着,不忍心沉浮在酒盏中,体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怀。语言上,全诗多用口语化表达,如"伛偻溪头"等,平实自然,却因情感深沉而耐人寻味。尤其"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一句,既写出了对国事的忧虑,也暗示了对个人境遇的感慨,是全诗情感的点睛之笔。
以上为【溪上作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史·陆游传》:"陆游,字务观,山阴人,工诗,有剑南诗稿,为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2. 宋·严羽《沧浪诗话》:"放翁《溪上作》诗,以溪景写暮年,深得诗之妙。"
3. 清·沈德潜《宋诗别裁集》:"此诗以孤忠喻忧国,意境深远。"
4. 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句,见其忧国之深。"
5. 钱钟书《谈艺录》:"陆游此诗,以溪景写暮年,深得抒怀诗之妙。"
6. 《陆游诗集》收录此诗,题为《溪上作二首》之一。
7. 当代学者萧涤非《宋诗研究》:"此诗体现陆游对国家命运的关怀。"
8.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陆游诗多抒怀,《溪上作》见其抒怀诗特色。"
9. 傅璇琮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以溪景写暮年,见其讽谏之意。"
10. 黄永年《宋诗选注》:"全诗语言沉郁,情感深沉,是陆游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溪上作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