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家蜂作窠,岁岁添漆汁。
我身牛穿鼻,卷舌聊自湿。
二年三过君,此行真得得。
爱君似剧孟,扣门知缓急。
家有红颊儿,能唱《绿头鸭》。
行当隔帘见,花雾轻幂幂。
西方正苦战,谁补将帅缺。
披图见八阵,合散更主客。
不须亲戎行,坐论教君集。
翻译
你家养蜂如筑巢,年年增添漆树汁。
我却像牛被穿鼻,蜷舌自润聊度日。
两年三次来拜访你,此行实在称心如意。
你为人慷慨如剧孟,叩门便知缓急事。
家中有红脸小儿,能唱《绿头鸭》曲。
他日当在帘后相见,花影雾气轻柔迷离。
请为我取来黄封酒,亲手拆开官泥赤印。
还须劳烦你素手,亲自点煮叶家名茶。
快乐啊无所牵挂,十年未曾蓄发戴巾帻。
闭门逗弄小儿女,啼哭欢笑混杂一起。
西边正打得惨烈,谁来填补将帅空缺?
看图便识八阵图,布阵散兵主客分明。
不必亲身赴战场,也能坐论教君集兵法。
以上为【岐亭五首,并叙】的翻译。
注释
1. 岐亭:地名,在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苏轼贬黄州时常往来于此,访友人陈慥。
2. 蜂作窠:比喻勤于经营家业,亦暗指陈慥隐居务农、养蜂自给的生活。
3. 漆汁:漆树汁液,可制漆,此处或泛指辛勤劳作所得。
4. 牛穿鼻:典出《庄子·应帝王》,喻人身不由己,受人驱使,苏轼自比贬谪之身。
5. 卷舌聊自湿:语出佛经,意为缄默自守,不争是非,以保身心。
6. 剧孟:汉代游侠,以重义轻财著称,《史记·游侠列传》有载,用以赞美陈慥仗义疏财、急人之难。
7. 红颊儿:面色红润的小孩,指陈慥之子。
8. 《绿头鸭》:唐宋时流行曲调,属词牌名前身,此处指孩童所唱歌谣。
9. 黄封:宋代宫廷所赐酒,用黄纸封口,又称“黄封酒”。
10. 叶家白:指当时名茶“叶家白芽”,产于浙江,极珍贵,需精心点煮。
以上为【岐亭五首,并叙】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贬谪期间所作,题为“岐亭五首,并叙”,实为组诗中的一首(或节选),记述其与友人陈慥(字季常)在岐亭相会的情景。诗中既有对友情的珍视,又有对闲适生活的满足,同时也流露出对国事的关切和报国无门的感慨。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结构上由家常琐事渐入军国大计,体现了苏轼“外放而内忧”的精神状态。他在安逸生活中不忘天下,于亲情友情之中仍怀济世之志,展现了士大夫典型的家国情怀。
以上为【岐亭五首,并叙】的评析。
赏析
本诗以平实语言展开一幅友人居所的生活画卷。开篇以“蜂作窠”与“牛穿鼻”对比,一写友人安居乐业,一写自己漂泊困顿,形成鲜明对照,寄寓深沉感慨。中间写访友细节,从叩门到见子、饮酒、品茶,层层递进,充满温情与雅趣。尤其是“花雾轻幂幂”一句,意境朦胧优美,极具画面感。后半转入议论,由家庭之乐转至边疆战事,笔锋陡起,显出诗人虽处江湖之远而心系庙堂的胸怀。“披图见八阵”二句,展现其军事才略,非徒文士空谈,而是有实际见解。结尾“坐论教君集”,既含自负,亦带无奈——有才不得用,只能纸上谈兵。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风格冲淡而内蕴激荡,典型体现苏轼中期贬谪诗“外旷达而内忧思”的艺术特征。
以上为【岐亭五首,并叙】的赏析。
辑评
1. 《纪评苏诗》卷二十:“此诗质而不俚,婉而有致,写情写景皆从胸中流出,非强摹者所能及。”
2. 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引查慎行语:“‘牛穿鼻’三字,写出迁客无限委屈,然只以‘卷舌自湿’了之,此便是东坡本领。”
3.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评曰:“此诗前幅极写家居之乐,后幅忽入军国之忧,跌宕开阖,大有杜公遗意。”
4. 清代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云:“‘为我取黄封’以下数语,琐细入情,愈见交谊之笃。”
5. 《宋诗钞》评:“东坡在黄州诸作,多寓旷达于沉郁之中,此篇尤得风人之旨。”
以上为【岐亭五首,并叙】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