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

深入解读经典诗词,感受字里行间的意境与情感。

本草纲目·水部·粉锡

释名 即铅粉,又有解锡、铅华、定粉、瓦粉、光粉、水粉、白粉、官粉、胡粉等名。
旧日妇女用来擦脸。
古人称铅为黑锡,所以铅粉又叫做粉锡。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劳复与食复(按:大病初愈,尚未恢复,便有性交,引起发烧、便赤、卵肿或缩入等症状,叫做“劳复”。
因贪食而旧病复发,叫做“食复”)。
用粉锡少许,水冲服。
小儿脾泄不止。
用红枣二十个,去核,将粉锡填入,在瓦上烘干,去枣留粉,再研细。
每服三分,米汤送下。
赤白痢。
用粉锡一两,调鸡蛋清,和灸烘焦,研细。
每次用冷水冲服一钱。
小儿疳痢(按:由疳疾引起,时痢时止。
痢时,红白兼有,全身黄瘦)。
用粉锡先蒸后熬,等变色时,每服半钱,米汤送下。
小儿腹胀。
用盐熬粉锡,等变色后,即取以摩擦腹部。
小儿肚皮变青,极为危险。
用上法可治好。
小儿夜啼不止。
用粉锡如三粒豆子那样大的量,水冲服。
一天服三次。
身热多汗。
用粉锡半斤、雷丸四两,共研细,当作扑粉扑身。
绦虫蛔虫。
用少量粉锡,炒后放在肉汤里空心服下,大效。
鼻血不止。
用醋炒粉锡,服一钱,即见效。
齿缝出血。
用粉锡半两、麝香半钱,卧时擦牙。
跌打瘀血。
用粉锡一钱,和水冲服。
虽脸青、气短、欲死者亦有效。
跌打断骨。
用粉锡、硼砂等分,研细。
每服一钱,苏木汤送下。
宜多饮苏木汤。
面皮抓伤。
用香油调粉锡搽患处。
打伤后肿痛成疮。
用粉锡一两、生赤石脂一钱、水银一分,拌麻油,调成膏,摊在油纸上贴佃处。
脱肉的地方,可有膏填满,再包扎好。
黄水脓疮。
用粉锡煅黄三钱,加松香三钱、黄丹一钱、细矾二钱,共研为末。
倒入香油二两,熬成膏子涂搽。
口角生疮。
用炒粉锡一分、黄连半两,共研为末,搽患处。
翻花恶疮(按:疮内有米粒状小颗,破则出血),翻出于外,故称翻花)。
用粉锡一两、胭脂一两,共研为末。
在盐水洗净患处后,即将药搽上。
一天搽五次。
蜂巢疮。
用粉锡、朱砂等分,研细,调蜜搽疮上。
汤火伤。
用羊子骨髓调粉锡涂搽。
蠼螋尿疮(按:此疮初起如粟,渐大如豆,后成浆泡,恶汗流出,疼痛难忍,同时有轻度发热和全身不适等症状。
陈藏器还说:这种疮能绕腰生长。
看来很可能是“带状泡疹”)。
用醋调粉锡涂搽。
诸蛇咬伤。
用粉锡和大蒜捣如泥,涂伤口。
目翳。
用粉锡点翳上,有效。
口干无津。
用公猪胆五个,酒煮,到胆囊破烂时,加粉锡一两,研匀,做成丸子,如芡子大。
每次含一丸,咽汁吞下。
腹中鳖症(按:此病是腹中有硬块,或肿起外突,如鳖伏身)。
用黍米淋汁冲粉锡湿服,大效。
背疮、背痛。
用粉锡二两、麻油三两,慢火熬,同时用柳枝急搅。
到滴汗成珠时,加白胶末少许,放入水盆中浸两日,取出摊油纸上贴患处。
此方名“神应膏”。
附方 粉锡的主要功能,古称“能伏五尸”。
五尸的病象中,有类似今之所谓癌症的病象。
又:古之所谓“症瘕”,其中也有的类似癌症,而粉锡正是治疗症瘕的要药之一。
因此,粉锡是否与治癌有关,是值得探讨的。
清代赵学敏在其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认为本品有毒。

拼音版

展开更多

李时珍作品

推荐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