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黄良、将军、火参、肤如。
气味
(根)苦、寒、无毒。
主治
吐血、鼻血(心气不足)。用
大黄二两,
黄连、黄芩各
一两,
加水三升,煮成一升,热服。下泻即验。
伤寒痞满(心下满而不痛)。用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泡入麻沸汤中。过一会,绞渣取汁,分二次温服。此
方名大黄黄连泻心汤。
热病廉说胡话。用
大黄五两,锉细,炒到微红,
加水煎成膏子,
每服半匙,冷水
送下,此方亦治伤寒发黄。
腰脚风痛。用
大黄二两,切成不块,加少许酥油炒士,不能炒焦。捣烂筛过。
每服二钱,空心服,煮开过多次的姜汤
送下。泻出冷脓恶物,痛即止。
风热积壅。用
大黄四两、牵牛子(半炒)四两、
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了,
如梧子大。
每服十丸,白开水
送下。如要微泻,
每服可加十至二十丸。
又方:基本上和上主栅,但不用炼蜜而用皂荚熬膏代替,称为坠痰丸或“全真丸”,又名“保安丸”。
痰为面病(但水泻及胎前产后的痰病不可服用)。用
大黄(酒浸,蒸熟。切晒)八两,生黄芩八两,沉香半两,
共研为末,加青礞石(
二两)和焰硝(
二两)一起封固、煅红、研细的药末
二两,以水和各药成丸,
如梧子大。常服一、二十丸,小病五、六十丸,缓病七、八十丸,急病一百二十丸,温水
送下后,好静卧勿动,让药起作用。第二天,先下糟粕,次下痰涎。如未下,可再次服药,此
方名“滚痰丸”。
腹中痞块。用
大黄十两,研为末,加醋三升、蜜两匙,和匀,
煎成丸了,
如梧子大。生前了三十丸,生姜汤关定。能吐泻即验。
又方:陈石灰半斤,瓦器上炒至极热,等稍冷后,加
大黄末(炒热)
一两、桂心末(略炒)半两,以醋调成膏,摊在布上贴
患处。
又方:
大黄二两、朴硝
一两,
共研为末,以大蒜同捣成膏贴
患处。加放阿魏
一两,更好。
脾癖疳积。用
大黄末三两,加醋熬成膏,倒在瓦上日晒夜露三天;再加硫磺
一两(以形如琥珀者为好)、宫粉
一两,一起研匀。十岁以下小孩,
每服半钱,大人
每服一钱半,米汤
送下。忌生冷鱼肉,只吃白粥半月。如一服不愈,半月之后再服。
小儿诸热。用
大黄(煨熟)、黄芩各
一两,
共研为末,加炼蜜做在成丸子,如麻子大。
每服五至十丸,蜜汤
送下。亦可加
黄连,称为“三黄丸”。
骨蒸积热,渐渐黄瘦。用
大黄四分、加童便五六合,煎取四合,去渣服汁,分二次服。
赤白浊淋。用
大黄研末,每次取六分,放入破了顶的鸡蛋中,搅匀,蒸熟,空心吃下。三次见效。
大便秘结。用
大黄末
一两、牵牛头末半两,和匀,
每服三钱。用厥次序心烦现象者,酒
送下,无此现象者,蜜汤
送下。
热痢,里急后重。用
大黄一两,浸酒中半日,取出煎服。
伤寒并热霍乱(涎流吐逆,不能言语,牙齿动摇,喘气闷绝)。用
大黄、人参各半两,
加水二碗,
煎成一碗,热服即安。
食后即吐。用
大黄一两、甘草二钱半,
加水一升,煮成半升,温服。
产后血块。用
大黄末
一两,加头醋半升,熬膏做成丸子,
如梧子大。
每服五丸,温醋化下。
男子疝气偏坠。用
大黄末调醋涂
患处,药干即换。
头眼昏眩。用酒炒在黄,研为末,清茶送服二钱。
风热牙痛。用大内烧存性,研为末,早晚擦牙。
口腔糜烂。用
大黄、枯矾,等分为末,擦牙,吐涎。
鼻内生疮。用生
大黄、杏仁捣匀,加猪油调涂。
又方:用生
大黄、
黄连各一钱,麝香少许,
共研为末,加重油调涂。
损伤瘀血(从高处跌下或木石压伤,痛不可忍)。用
大黄(酒蒸)
一两、杏仁(去皮)三、七粒,
共研细,加酒一碗,
煎成六分,鸡鸣时服。至晚间有瘀血排下为验。
冻疮。用水调
大黄末涂搽。
汤火伤。用
大黄生研,调蜜涂搽,不惟止痛,而且灭瘢。
蠼螋咬疮。用
大黄研末敷上。
肿毒初起。用
大黄、五倍子、黄蘖,等分为末,新汲水调匀涂
患处。每天四至五次。
痈肿热痛。用
大黄研末,加醋调匀涂
患处。药干即换。
乳痈。用
大黄、粉草各
一两,
共研为末,加好酒熬成膏,摊布块上贴疮。同时,取药末一匙,温酒送服。次日有恶物排出。此
方名“金黄散”。
大风癞疮。用
大黄(煨)
一两、皂荚两刺
一两,
共研为末。
每服一匙,空心服,温酒
送下。排出恶物如鱼脑状或乱发状,再雄黄花蛇药(“通天再造散”)
附方
大黄常用为解燥结、除实痰的要药,脉洪而实者用之,有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