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石蜜(又名:白沙糖,即白糖)
性味:甘甜、性寒、冷利、无毒
主治功效:
滋润心肺清除燥热,治疗咳嗽消除痰涎,缓解酒醉调和脾胃,增强脾脏功能,舒缓肝脏气机。
以上为【本草纲目·果部·石蜜】的翻译。
注释
1. 石蜜:明代指甘蔗炼制的固态白糖
2. 白沙糖:纯度较高的白糖
3. 甘:五味之一,对应脾脏
4. 寒:四气之一,能清热泻火
5. 冷利:性寒而具滑利之性
6. 润心肺:滋润心肺阴虚所致干咳
7. 治咳消痰:治疗燥咳及热痰粘稠
8. 解酒和中:缓解酒毒,调和脾胃气机
9. 助脾气:增强脾脏运化功能
10. 缓肝气:舒缓肝脏郁结之气
以上为【本草纲目·果部·石蜜】的注释。
评析
此条以简练笔法概括白糖的药用价值,通过“润”“治”“解”“助”“缓”五个动词,系统描述其对五脏的调理作用。将日常食材纳入药理体系,体现《本草纲目》“食药同源”的编撰思想,其中“冷利”特性的记载,显示明代对糖类副作用的认知已趋完善。
以上为【本草纲目·果部·石蜜】的评析。
赏析
本条出自《本草纲目》果部糖类章节,展现李时珍对日常食物的药学提升。在结构上遵循“释名-气味-主治”三级体系,其中“白沙糖”的定名反映明代制糖工艺的进步。主治部分构建“润-治-解-助-缓”的递进逻辑链:先以“润心肺”治其标(燥热咳嗽),继以“解酒和中”调其枢(脾胃),终以“助脾缓肝”固其本(五脏平衡),完整呈现中医“标本兼治”的思维模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冷利”的性状记载,既承袭《千金食治》“石蜜味甘寒”的认知,又通过临床观察补充其“利下”特性,这种批判性继承体现明代本草学的科学精神。
以上为【本草纲目·果部·石蜜】的赏析。
辑评
1. 陶弘景《名医别录》:“石蜜生武都山谷,味甘寒,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瘥。”
2. 孟诜《食疗本草》:“沙糖性寒,主心热口渴,多食令人心痛,损齿故也。”
3. 苏敬《新修本草》:“石蜜除心烦,助脾气,缓肝气,与蜜功同而冷利异。”
4. 寇宗奭《本草衍义》:“石蜜虽云寒利,然《衍义》云其润肺之功不可没也。”
5. 忽思慧《饮膳正要》:“白沙糖味甘性微寒,止渴明目,治咳消痰,然动脾风,不宜多食。”
以上为【本草纲目·果部·石蜜】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