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严霜肃杀木叶凋零,
月落之后天地漆黑。
悲鸣声声失群孤雁,
来自荒远关塞以北。
江湖地带食粮稀少,
念你怎能求得温饱。
芦荻深处洲渚寒冷,
岁末霰雪步步相逼。
不知重重阴云之外,
何处能避箭射网罗。
我因困顿渴望远征,
羡你生有翱翔双翼。
以上为【闻雁】的翻译。
注释
霜高:深秋霜重
断行雁:失群的孤雁
关塞北:指中原沦陷区
稻粱:雁的食物,喻基本生存需求
洲渚:水中小块陆地
霰雪:雪珠与雪花
毕弋:捕鸟的网具和箭矢
穷:处境困窘
远征:北伐抗金
以上为【闻雁】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孤雁意象承载家国情怀。前四句以“霜高木空”“月落天黑”的萧瑟意象,构建出孤雁南飞的悲凉背景;中四句转写“稻粱少”“洲渚冷”的生存困境,暗喻南宋偏安局促;后四句通过“避毕弋”的危机与“羡羽翼”的慨叹,将物我命运融为一体。全诗在雁与人之间建立多重隐喻,展现陆游特有的沉郁顿挫诗风。
以上为【闻雁】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古创作于陆游晚年闲居山阴时期,堪称其咏物诗的代表作。诗人巧妙运用三重递进结构:首层写雁之形,“断行”二字既状孤雁失群之态,又喻志士孤立之境;二层写雁之境,“稻粱少”暗用杜甫“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诗意,而“霰雪逼”更将自然严寒引申为政治高压;三层写雁之魂,“避毕弋”既写生存威胁,又暗指朝中主和派迫害,“羡羽翼”则将全诗推向高潮——本是悲雁,反生羡情,这种情感逆转深刻揭示出诗人“报国欲死无战场”的终极痛苦。诗中“江湖”与“重云”的空间对照,“岁晚”与“远征”的时间矛盾,共同构建出南宋爱国士人的典型心境:既知恢复无望,仍怀壮心不已。这种于沉痛中见昂扬的抒情方式,正是陆游对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继承与发展。
以上为【闻雁】的赏析。
辑评
明·瞿佑《归田诗话》卷中:“放翁《闻雁》诗,忧国忧民之思,溢于言表,‘羡汝有羽翼’句,较老杜‘恨望但烽火’尤觉沉痛。”
清·陈訏《宋十五家诗选·剑南诗选》:“此诗寄托遥深,‘断行雁’比去国孤臣,‘避毕弋’畏谗畏讥,结语翻出正意,力量千钧。”
近年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卷六十二:“淳熙十三年冬作于山阴。诗中孤雁形象,与诗人《夜闻雁感悲》‘雁奴辛苦候寒更’句参看,俱见其时刻北念。”
以上为【闻雁】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