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洁白如冰的盘子尚未盛上那微带酸味的果实,雪中高岭上已先看到耐寒挺立的梅枝。
想必会嘲笑那春风里盛开的木芍药,徒有丰腴的肌肤、柔弱的骨骼,仿佛需要人来医治一般。
以上为【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的翻译。
注释
1. 次韵:依照原诗的韵脚和用韵次序作诗唱和。
2. 杨公济:即杨蟠,字公济,北宋诗人,与苏轼有唱和往来。
3. 冰盘:洁白如冰的盘子,形容洁净或寒冷环境中的器物,此处可能喻指冰雪覆盖之景或待果之盘。
4. 未荐:尚未进献、未摆上。荐,进献、陈列食物。
5. 含酸子:指梅子,未成熟的梅子味酸,象征梅花结果之初的状态。
6. 雪岭:积雪的山岭,点明梅花生长于严寒之地。
7. 耐冻枝:能忍受严寒的枝条,特指梅花在寒冬开放的特性。
8. 春风木芍药:指牡丹,古称“木芍药”,在春暖时开花,外表华美但不耐风霜。
9. 丰肌弱骨:形容体态丰腴而筋骨柔弱,比喻外貌美丽但缺乏内在刚强。
10. 要人医:需要人照料治疗,比喻娇贵脆弱,不能自立。
以上为【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之一,借咏梅表达对高洁坚韧品格的赞美,并以对比手法贬抑娇弱艳丽之物,暗含对世俗审美与人格取向的批判。诗人通过“冰盘”“雪岭”等意象突出梅花清寒自守的特性,又以“含酸子”暗示其果实未熟,尚待时节,而梅枝已在严寒中傲然绽放,彰显其不争春而自高的风骨。末句以拟人笔法讥讽木芍药虽美却娇弱需护,反衬梅花刚劲耐寒之质,寄寓了诗人崇尚刚健、独立人格的精神追求。
以上为【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以简洁语言勾勒出梅花凌寒独放的形象,前两句写景叙事,后两句议论抒情,结构紧凑,寓意深远。首句“冰盘未荐含酸子”从果实角度切入,暗示时节尚早,梅果未熟;次句“雪岭先看耐冻枝”转向枝干,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率先开放的品格。“先看”二字蕴含敬意,表现诗人对梅花的特别关注。后两句笔锋一转,引入“木芍药”作为对照,用“应笑”赋予梅花主体意识,使其成为评判者,反过来嘲笑春日牡丹虽艳而娇弱。这种拟人化处理增强了诗意的张力,也体现了苏轼一贯推崇的“刚健含婀娜”的审美理想。全诗无一字直写梅花之美,却通过对比与象征,将其高洁、坚毅之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是典型的宋代咏物诗风格——托物言志,重在寄意。
以上为【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的赏析。
辑评
1.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卷二十一收录此诗,编者按语指出:“此组诗皆借梅抒怀,此首尤以反衬见长,以木芍药之柔媚反显梅花之劲节。”
2. 清代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谓:“语带嘲谑,而意实尊梅,所谓寓庄于谐者也。”
3. 近人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提及苏轼咏物诗时曾言:“东坡咏梅诸作,多不专描形色,而重气格风神,此首‘应笑春风’云云,正是以人品拟花品,典型宋人理趣。”
4. 当代学者王水照《苏轼选集》评曰:“此诗妙在不说梅花如何坚强,而以‘耐冻枝’与‘要人医’相对照,褒贬自见,讽刺婉而旨远。”
以上为【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