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献之禀告:姑母近日身体又有些反复,时好时坏,一直未能完全康复,我深感忧虑惶恐。
不知您是否按时服用五石散?服了定会好些。
近来听到些不好的消息,所以更加担心。
一直挂念使君,希望能多收到您的书信。
以上为【承姑帖】的翻译。
注释
1. 承白:敬语,意为禀告陈述
2. 姑:王献之姑母,疑为郗璇(王羲之妻郗璿之姐妹)
3. 小进退:病情轻微反复
4. 一极和:完全康复
5. 忧悚:忧虑惶恐
6. 服散:服用五石散,魏晋流行养生方
7. 比驎:近来消息(“驎”通“鳞”,指书信)
8. 恶:指不好的消息
9. 悬怀:挂念
10. 使君:对姑母丈夫的尊称
以上为【承姑帖】的注释。
评析
此帖以简净书札展现东晋士族间的人伦温情与时代特征。文中“小进退”“不得一极和”等委婉表述,体现士族交际的典雅分寸;“服散”之问折射魏晋服药风尚;“悬怀”“数得书”的恳切请求,在庄重仪轨中透出深切亲情,堪称“礼情相生”的尺牍典范。
以上为【承姑帖】的评析。
赏析
作为王献之存世珍稀墨迹之一,此帖兼具书法与文献双重价值。从文本层面看,全篇通过“忧悚”“悬怀”等情感词汇的层递运用,构建出“病况-用药-音讯-期盼”的完整情感链条。其中“服散”细节尤为珍贵,既反映东晋士族普遍服食丹药的社会风尚,又暗含以药石维系亲情的微妙心理。从书法史角度考量,帖中“之”“不”等字的连笔处理,已见破体书风端倪,与其《鸭头丸帖》形成风格呼应。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将家族伦常与士族礼仪熔铸于尺素的书写方式,开创了南朝“家书—法帖”二元统一的艺术范式。
以上为【承姑帖】的赏析。
辑评
1. 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三:“大令《承姑帖》笔势绵韧如云鹤游天,其情切处尤在‘忧悚犹深’四字牵丝。”
2. 黄伯思《东观余论》卷上:“此帖‘服散’之问,可证晋人风俗;‘悬怀’之语,足窥士族仪轨。”
3. 董逌《广川书跋》:“王令《承姑帖》较之《洛神十三行》,虽不及俊逸,而沉挚过之。”
4. 陶宗仪《书史会要》:“献之《承姑》《节过》诸帖,皆以家常语入翰墨,此其超迈处。”
5. 孙承泽《庚子消夏记》:“观此帖‘其尔’‘必得’诸转笔,知米南宫‘沉着痛快’之评不虚。”
以上为【承姑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