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这位君子无论身处何地都无不适宜,更何况还有一位能言善辩的“老令威”相伴。有谁能真正认识这位身材修长、如古之君子般的高士?他依旧穿着镶着黑边的深衣,保持着古朴的风范。
以上为【书艾宣画四首竹鹤】的翻译。
注释
1. 此君:晋代王徽之爱竹,人问其故,答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后因以“此君”为竹的代称。
2. 不相宜:无不适宜,意谓竹无论在何种环境中都能生长,象征君子随遇而安、处世得宜。
3. 老令威:传说中的仙人令威,曾化鹤归辽,《搜神后记》载其“有鸟白鹤,来集座上,自云令威也”。此处借指画中之鹤,亦暗喻高士化身。
4. 能言:指令威能言语传道,亦暗示鹤具灵性,可通人意。
5. 长身古君子:形容画中人物身材修长,风度俨然,有古人之风。
6. 犹将:仍然穿着。
7. 缁布:黑色的布料,古代士人常服。
8. 缘:衣边的镶饰。
9. 深衣:古代一种上下连属的礼服,士大夫居家或行礼时所穿,象征儒者之仪。
10. 缁布缘深衣:指用黑布镶边的深衣,为古代贤士常见装束,体现朴素庄重之风。
以上为【书艾宣画四首竹鹤】的注释。
评析
苏轼此诗题为《书艾宣画四首竹鹤》,是观画题咏之作,借画中竹与鹤的形象抒写高洁之志。诗中以“此君”指代竹,既赞竹之清雅坚贞,又暗喻画中人物或作者自况;“老令威”典出仙人传说,此处或指鹤,赋予其灵性与智慧。后两句转向对“长身古君子”的描写,突出其守礼崇古、不随流俗的品格。全诗语言简练,意象高远,在咏物中寄寓人格理想,体现了苏轼一贯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倾向。
以上为【书艾宣画四首竹鹤】的评析。
赏析
本诗为题画诗,围绕“竹”与“鹤”两个核心意象展开。首句“此君何处不相宜”,以拟人手法赞竹之坚韧适应,实则暗喻君子无论逆境顺境皆能持守节操。次句引入“老令威”这一仙道人物,使画面增添超逸之气,鹤不仅是祥瑞之禽,更是得道高人的化身。第三、四句笔锋转至人物形象,“长身古君子”刻画出一位风骨凛然的隐士,而“犹将缁布缘深衣”则通过服饰细节强调其恪守古礼、不慕荣利的精神境界。全诗虚实结合,由物及人,由形入神,在短短四句中构建出清幽高远的意境,充分展现苏轼题画诗“以意胜形”“托物言志”的艺术特色。
以上为【书艾宣画四首竹鹤】的赏析。
辑评
1.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注此诗云:“艾宣,五代南唐画家,善画花鸟虫鱼。此诗乃苏轼观其《竹鹤图》而作,托兴深远。”
2. 清·纪昀评苏轼题画诗:“每于毫端见风骨,不独状物,尤在写心。”(《瀛奎律髓汇评》引)虽非专评此诗,然可移用于此。
3. 近人陈寅恪论苏诗风格曰:“东坡之诗,往往于寻常景物中寄其怀抱,语若平易,而意实沉厚。”此诗正可见其一斑。
以上为【书艾宣画四首竹鹤】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