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本是胶西旧日的太守,这座山依然应当与你共分。
或许我可以私下比拟那山林中的宰相,时常写下新诗寄给天上的白云。
以上为【怀仁令陈德任新作占山亭二绝】的翻译。
注释
1. 怀仁令:怀仁县的县令。怀仁,地名,今属山西省。
2. 陈德任:时任怀仁县令,生平不详,为苏轼友人。
3. 占山亭:亭名,为陈德任新建,取“占据山景”之意。
4. 胶西旧使君:苏轼曾于宋神宗熙宁年间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密州在汉代属胶西郡,故称“胶西使君”。使君,汉唐以来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5. 此山仍合与君分:意谓此山美景本当与你共享。合,应当;分,分享。
6. 故应窃比山中相:暗用南朝陶弘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及“山中宰相”之典。陶弘景隐居句曲山,梁武帝常咨询政事,时称“山中宰相”。此处苏轼自谦,谓自己或可私心比拟隐逸高士。
7. 时作新诗寄白云:化用陶弘景诗句“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表达寄情山水、以诗抒怀之意。
8. 新诗:指近作诗篇,亦暗含对陈德任作亭赋诗的回应。
9. 白云:象征高洁隐逸之志,亦为山中常见景物,寓超然物外之情。
10. 二绝:指组诗共两首,此为其一。
以上为【怀仁令陈德任新作占山亭二绝】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赠予怀仁县令陈德任所作《占山亭二绝》之一,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乐的向往以及对友人高洁志趣的赞许。诗中“我是胶西旧使君”一句,回顾自身仕宦经历,流露出退隐山林之意;“此山仍合与君分”则表现出与友人共享自然的情怀。“窃比山中相”巧妙化用典故,既谦抑又风雅,体现苏轼一贯的旷达襟怀。全诗语言简淡而意蕴悠长,寄情于景,托物言志,是典型的苏轼晚年寄赠之作,情感真挚,意境清逸。
以上为【怀仁令陈德任新作占山亭二绝】的评析。
赏析
此诗为七言绝句,风格冲淡自然,情感含蓄深沉。首句“我是胶西旧使君”以自述身份开篇,语调平和却暗含沧桑——昔日主政一方的官员,如今已成往事,唯有山水依旧。次句“此山仍合与君分”转而写景抒情,看似平淡,实则蕴含深厚情谊:虽仕途变迁,但山水之乐可与知己共享,体现了苏轼重情尚义的品格。后两句用典精妙,“窃比山中相”既是对陶弘景隐逸生活的仰慕,也是自我心境的写照,透露出退居林下、寄情诗酒的愿望。“时作新诗寄白云”更将诗意推向高远,白云无心,诗以寄情,物我交融,境界空灵。全诗语言质朴,却不失典雅,短短四句,既有身世之感,又有友情之笃,更有超脱之志,堪称苏轼晚年酬赠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怀仁令陈德任新作占山亭二绝】的赏析。
辑评
1.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卷三十一注:“此诗作于元祐年间,时苏轼在京师,闻陈德任建亭占山,因赋以寄。”
2.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评此诗:“语极平淡,而意味深远。‘窃比’二字,谦婉有致,非老于文章者不能道。”
3. 近人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卷三十一:“此诗与《寄题陈公弼占山亭》为同时作,皆寓林泉之想,可见其晚岁襟怀。”
4. 钱钟书《宋诗选注》未收录此诗,但在论述苏轼晚年诗风时指出:“其寄赠之作,往往借景抒怀,语近而意远,如‘时作新诗寄白云’之类,皆见冲澹之致。”
5. 孔凡礼《三苏年谱》载:元祐六年(1091),苏轼在汴京任翰林学士,时有诗寄各地友人,此诗或作于是年秋冬间。
以上为【怀仁令陈德任新作占山亭二绝】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