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与你暂时分别不必叹息,转眼归来时,彼此的鬓发尚未花白。请记住那江南烟雨迷蒙的景色,青山中断之处,便是你的家。
以上为【赠王寂】的翻译。
注释
1. 赠王寂:题目标明此诗为苏轼写给友人王寂的赠别诗。王寂生平不详,或为苏轼贬谪期间交往的友人。
2. 暂别:短暂的分别,强调离别非永诀。
3. 不须嗟:不必叹息,表达豁达之情。
4. 俯仰:形容时间短暂,一俯一仰之间,犹言“转眼之间”。
5. 鬓未华:鬓发尚未变白,指年岁尚轻,尚有重逢之期。
6. 记取:记住,叮嘱之意。
7. 江南烟雨里:泛指江南地区细雨朦胧的景色,富有诗意与画面感。
8. 青山断处:山势中断之处,或指山谷、水口等地理特征,亦具象征意味。
9. 君家:你的家,此处特指王寂的居所。
10. 此诗不见于《苏轼诗集》通行本(如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其归属存疑,或为后人伪托、误题之作。
以上为【赠王寂】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是苏轼赠予友人王寂的送别之作,语言简练而情意深长。全诗以宽慰之语开篇,劝慰友人离别只是暂时,重逢可期;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江南烟雨、青山断处的意象,寄托了对友人居所的深情记忆与思念。诗人将离愁别绪化为淡远的山水画面,体现了苏轼一贯的旷达胸襟和艺术风格。此诗情感真挚而不沉郁,意境清远,颇具宋诗理趣与抒情交融的特点。
以上为【赠王寂】的评析。
赏析
此诗虽短,却结构紧凑,情意绵长。首句“与君暂别不须嗟”直抒胸臆,以劝慰起笔,奠定全诗豁达基调。次句“俯仰归来鬓未华”进一步以时间之短与年华未老相证,强化重逢可期的信念,体现苏轼乐观通达的人生态度。后两句笔锋一转,由情入景,以“江南烟雨”“青山断处”勾勒出一幅清幽淡远的江南图景,既实指友人居所环境,又暗含诗人记忆中的深情凝望。景语即情语,寓不舍于写景之中,含蓄隽永。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空灵,展现了宋诗“以理入情”“情景交融”的典型风貌。然需指出,此诗在苏轼作品中流传不广,文献依据不足,艺术水准虽佳,但是否确为苏轼所作,尚待考证。
以上为【赠王寂】的赏析。
辑评
1. 目前主流苏轼诗文集(如中华书局版《苏轼诗集》)未收录此诗。
2. 清代《全唐诗》《宋诗钞》等大型总集亦未见此诗著录。
3. 现代学术研究中,无权威学者引用此诗作为苏轼作品进行分析。
4. 此诗多见于网络诗词网站及通俗读物,来源不明,极可能为后人伪托或误题。
5. 从语言风格看,虽具苏诗清旷之风,但用语略显程式化,缺乏苏轼特有的哲思深度与个性张力。
6. “俯仰归来鬓未华”一句,句式与苏轼常见表达有异,未见类似句例。
7. 题中“王寂”其人不见于宋代文献记载,无法考证其与苏轼之交游。
8. 综合现有文献证据,此诗应属疑似伪作,暂不能归入苏轼可信作品之列。
以上为【赠王寂】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