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清晨,露水沾湿的叶子和迎风摇曳的枝条自然舒展,分布均匀。浓密的绿荫下,青涩的果实洁净无尘。我悠闲地吟诵着“绕屋扶疏”的诗句,应当相信陶渊明真是个令人敬爱的人。
以上为【广陵后园题扇子】的翻译。
注释
1. 广陵:古地名,今江苏扬州一带。宋代为淮南东路治所,苏轼曾在此任职。
2. 题扇子:题诗于扇面,为宋代文人雅事之一,常用于即兴抒怀或赠答友人。
3. 露叶风枝:带露的树叶和随风摆动的枝条,形容清晨园中清新之景。
4. 晓自匀:清晨时分自然分布得均匀协调,形容景物井然有序、生机盎然。
5. 绿阴:浓密的树荫。
6. 青子:未成熟的果实,此处或指梅子、李子等。
7. 净无尘:干净清爽,毫无尘埃,既写实景,亦喻心境高洁。
8. 闲吟:悠闲地吟诵,表现诗人从容自在的情态。
9. “绕屋扶疏”句:语出陶渊明《读山海经》诗“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其中“吾庐”“园中蔬”“好风”等意象体现其居所清幽、生活自足。“绕屋扶疏”非陶诗原句,乃苏轼概括陶诗中“绕屋种柳”“扶疏成荫”之意,指房屋周围草木茂盛、枝叶纷披之状。
10. 须信:应当相信。可人:令人喜爱的人,此处高度评价陶渊明为人清高脱俗、性情可亲。
以上为【广陵后园题扇子】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在广陵后园题于扇面之作,借景抒怀,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陶渊明人格的钦慕。全诗语言清新简淡,意境幽静,通过描绘园林清晨的洁净景象,衬托出诗人内心的闲适与高洁。末句以“须信渊明是可人”作结,既是对陶渊明生活方式的肯定,也暗含自身仕途困顿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心境。诗中“闲吟”二字点出从容之态,而“净无尘”则既是实写景物,亦是心迹的象征。
以上为【广陵后园题扇子】的评析。
赏析
本诗以白描手法勾勒出广陵后园清晨的静谧画面:露珠点缀叶间,微风吹拂枝头,绿荫浓郁,果实在枝头悄然生长,一切洁净如洗,毫无尘俗之气。这种自然清新的环境,正是诗人理想中栖居之所的写照。第二联转入抒情,诗人“闲吟”旧句,所吟虽非陶诗原文,却准确传达了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生活情趣。苏轼一生崇敬陶渊明,将其视为精神知己,此诗借题扇之际,再度表达对陶氏人格与生活方式的认同。
全诗结构紧凑,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怀,情景交融。语言质朴而不失雅致,意境空灵而富有哲思。“净无尘”三字尤为关键,既是对外在环境的描写,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映照,体现出苏轼在纷繁政务之余追求心灵澄澈的志趣。结尾以“须信”加强语气,彰显其信念之坚定,使全诗在平淡中见深情,在简练中见力度。
以上为【广陵后园题扇子】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清婉有致,写园景如画,而寄慨于渊明,可见其心之所向。”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引冯舒语:“‘净无尘’三字,不独写景,兼写胸次。”
3. 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题扇小诗,寓意深远。苏公每于琐事中见襟怀,此类是也。”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东坡最喜陶公,每遇林泉佳处,辄思其人。此诗末句,情见乎辞矣。”
5. 当代学者王水照《苏轼选集》评:“此诗以极简之笔写极静之境,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切向往,是其屡遭贬谪中精神慰藉之一端。”
以上为【广陵后园题扇子】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